|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戴成有--笔墨淋漓总关情 --——戴成有的水墨画 作者:徐恩存 时间:2007-11-14 13:19:20 点击次数:3516 |
读戴成有教授的水墨画,一个不同寻常的感觉是:笔笔见笔,笔笔有浓淡;这在东北画家中是不多见的。与东北画家强调造型结构的表现方式相比,以笔墨见长的戴教授自然是佼佼者,戴先生所做人物画,山水画,极重笔情墨韵,可谓笔墨淋漓总关情,给人留下极深印象。 生长于东北的戴成有先生,性格开朗豪放,早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又赴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因而功底深厚,兼具南北各家之长,既有北方人不拘小节的豪放气度,又有江浙画派的笔墨意趣,因而戴先生的水墨画笔简意精、神形兼备,颇具任意挥洒、烂熟于胸之风范。 确实如此,读戴先生水墨画,不论人物、花鸟,还是山水,都有一种情绪感染,戴先生包含激扬,驱遣笔墨,点、线、墨之间溢满情感,因而画面上总是欢快流畅、线条舞动、墨色激蕴,确是节奏韵律,恰到好处,致使作品十分耐读。 戴先生的人物画,属意象表现型的,看似任意挥洒,实则胸有成竹,善于面对对象,迅速作出判断与反映,能根据对象体貌,进行形的简约与线条组织,准确捕捉并把握对象的气质、神情、本质,大胆概括,大胆用笔,浓淡有致,疏密得当,干湿相宜;如他的《蒙族额吉》,便用笔老辣简约,几组游动的墨线,粗细、干湿、浓淡的变化与交织,勾画出额吉的蒙袍,精到之处,在于若离若即,有意无意的笔墨意味,加上面部刻画的结构性处理,几根率意的线条将额吉慈祥的面容勾画出来;可见,戴成有先生对意象造型是心有灵犀的。意象造型是说,在不背离形象原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简约形象;体现出一种“感觉”,求神似而不求形似;一幅少女像,颇见戴先生的功力,晕染的少女面孔,十分生动,显示出青春气息,而少女的意识则作了极大变形与夸张,为的是捕捉少女形体的娇美,宽肩的处理是少女形体挺拔,腰肢的细细表现,使体态更加苗条柔美,几笔中锋,线的提、按、转、折,长线、短线的交叉及朱色的晕染搭配,把一个少女修长身材与亮丽的青春气质生动的表现出来。 其他几幅肖像,在线、墨结合上都有独到之处,显得松紧处理,乃至皴擦的效果,及淡墨的运用,都十分精彩。 其实,戴先生以水墨见长,对墨色情有独钟,常作水墨人物,水墨山水;用墨多从平淡入手,尤重轻描淡写,追求笔、墨的清新韵味。对笔墨的认识,使戴先生在提笔挥毫时,注意诗情情绪的传达,注意了形式结构的表现,尤其是笔墨互动过程中的生命节律创造出的激情与活力。 戴先生作山水,亦是胸藏古法,却超越古法,大胆泼墨,再细心收拾,直把写意山水的水墨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江峡行舟》、《雨湿青山》等,都是以墨为主,以水为手段而创作的泼墨山水;它体现了一种布局定法的个性特点与艺术追求,几块墨团的互相冲撞,使画面满而不塞,墨色浓淡变化于无序中见有序,造成氤氲的烟雨迷蒙效果,幻化出青山巍峨,苍岩重叠之感,而留白处的舟船勾勒与树木的点缀,使画面平添了骨坚肉丰的活力,在滋润多变中,增添了画面韵律的诗意性。 从《江峡行舟》、《雨湿青山》来看,戴先生用墨十分独到,墨色因层次幻化显得隐秘而又含蓄,空间因而深远幽邃,深得造化之意韵。这里,墨色的运用与发挥,既有中国文化的典型诗性,又具现代意味的抽象性,可谓“造理入神,回得天意”,遂使境界浑然,诗意含蓄而外溢。 可见,当心灵融入造物的神奇时,它便与自然相合,呈现出既合乎理念又具丰富感性形象的美感。 无疑,这来源于画家对韵律、节奏、色相、秩序、和谐、运动等多种因素的悉心把握,从中发掘出最深的情,在深情中融入美感:在戴成有教授的作品中,这种关于情感的意象与笔墨方式几乎触目皆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身居东北的戴成有教授挚爱着北方山水,作为画家,他更醉心于表现自己的故乡,特别是北国冬季,林海雪原那充满阳刚之气的诗意,激发着画家的创作灵感。经过数年研究,他独创了一套笔墨技巧与符号语言,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冰天雪地的北国风景,那冰清玉洁的诗境;以黑、白、灰墨色的演变、交织成的雪原、森林与风雪弥漫的情景,那壮阔的银色世界,既充满灵性的动物——熊、鹿等,在戴先生笔下,构成了美魅力四溢的水墨艺术世界。 也许这里是他的精神家园,他水墨作品中这类题材虽不算多,都给予了许多无以言说的美感和怀恋,正是在与大自然作真情交流,痴心的倾诉中,他寻到诗情。戴先生的乡情,表现在水墨中,永远是雪的世界,无垠的雪野、伟岸的雪树、高峻的雪山与山中的精灵——动物,是他艺术永远的灵韵、欢悦和活力。 这些作品的静谧,纯净与喧嚣的外部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他艺术情感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创作思路。“静”和“净”是他的艺术之魂。 国画的笔墨是休养、情感、智慧的综合表达,戴成有先生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江浙文人画笔墨的意韵与诗意。在审美取向上他极重景、物外形与内在意蕴的均衡之美,以达到藏大于微、藏拙于雅,藏野于逸的境界。在承继之中,他不忘创新与发展,表现在作品中便是言志与抒情的结合,造成一种清新的品味,一种审美理想的诗情。 毫无疑问,戴成有教授的探索始终指向人与自然,并在其中寻觅诗意与感情的落点:“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以墨为主,进行图像的构架与创造,是他的特点;从作品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以平淡的胸怀,诗意地关注、感应、表现人与自然。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戴成有教授数十年笔耕不辍,在厚积薄发中个人风格日见鲜明;花甲之年,仍精力充沛于水墨画创作,特别是近年,多次出访西方国家,参照之中,更明了自己的方向;因此,他现时作画,是“思”多于“画”,每每思忖良久,方下笔勾画;他这一代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作为教育家兼画家,他十分清醒,他不但要继承前辈大师的艺术经验,还要不重复他人的经验,要发展中国画,就要从根基做起,对自己,对后来者,这都是重要的。 画如其人。 戴成有教授的作品是最好的印证,他画风平实,墨韵悠悠,笔法潇洒,着色淡雅,个性鲜明,严格的说,是意象写意表现派一路的画家,他的绘画语言,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极富表现力;他致力于架通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桥梁,他不主张狭隘的理解生活,更不主张脱离生活,他认为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母题,几十年来,他从未离开过生活,他曾不无感慨地说“如果自己取得了某些成绩的话,那就感谢生活!” 一个60岁的画家,依然青春如故,原因何在?戴成有教授的体会是,要永远拥抱生活,在生活中获取艺术的灵感,让艺术弥补有缺陷的生活;这样,生命才能永远如歌。
美术观察 1999,10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