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王春景 |
|
|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王春景和他的新工笔人物 ,天津美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陈冬至 时间:2010-12-19 14:08:44 点击次数:7573 |
六十年代初,在天津美术学院读书时,王春景的才情尽人皆知,扎实的造型功底及多变的构思构图能力使他在上下班级同学中脱颖而出。然而毕业前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浊浪最终将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学子抛到了原宝坻县农村从事体力劳动,他的劫数要比同代人多许多个年头。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过早坎坷多舛的命运并未将他击沉,繁重的农业劳动反而磨励了他的心志,一个热情奔放的青年变得深沉宽厚、豁达务实。他从普及农村基层美术做起,培养了一批以美术为基础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他创办20余期美术高考学习班,先后将几十名农村青年送入高等美术院校。他与天津大学合作创办“专”升“本”美术培训班并亲自授课,两年时间使宝坻区十七名美术教师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
他多次免费举办常年工笔画培训班和国画创作班,发起成立工笔画研究会,并率先创建了全国首家县级画院——天津宝坻画院。这些艺术活动的开展和专业单位的建立,大大提升了整个区域艺术素养和审美层次。一支具有一定实力的宝坻工笔画队伍也应运而生。他们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美展作品达百余件,其中获全国美展银奖2件,优秀奖3件,省市美展金奖6件,银奖4件,铜奖8件,优秀奖36件。宝坻工笔画多年前已被天津市文化局命名为“优秀群众美术创作群体”……回顾他大半生的历程和奉献,我们发出由衷的赞叹。
王春景在群众美术操劳之余,大部分时间优游于翰墨丹青,当我浏览他的创作园地时,发现竟然蔚为大观。这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他是一个多产的画家,主攻工笔人物,作品多为大幅主题创作,兼擅水墨写意,树石花鸟小品颇丰。
王春景生于冀南农村,又长期回归工作于冀东农村,他的生命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涌动着乡亲的情。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天津美院、画院、人美出版社、河北师大等七个单位先后调他去工作,终因难舍这份乡情而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四十多年。所以表现农家田园生活已成为他的不解之缘,抒发淳朴乡情成为他的艺术生命之魂。
走进王春景的艺术天地,有如身临华北原野:质朴的庄稼汉、清纯的乡下妹跃然纸素;泥土气息、田园风光扑面而来。作品《瓜园月夜》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丽的月夜下丰收的瓜田中矗立着简陋的瓜棚,瓜棚里的庄稼汉,陶醉于自我的奏鸣中。人物朴实自得的憨态,景色静谧朦胧的诗境,让我们似乎听到了那天籁般的琴韵。没有丝毫的造作,没有口号式的说教,图画中自然地流露出农民对于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因生活改变而发自内心的喜悦。《桃花雨》和《城里表姐乡下妹》作于世纪之交,鲜花盛开,馥郁芬芳的果园中,乡村姑娘那远望的眼神,透露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年轻一代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些作品,人物刻划生动入微,画面境界优美感人,给时下经济大潮中追名逐利的浮躁喧嚣氛围,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好的人物画家,必须是多面手。因为人物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只画人物,对花鸟走兽、屋宇树石一概不通,那将会使作品大打折扣。王春景虽主攻人物,兼擅写意树石花鸟,这无疑使他具备了丰富多变的笔墨技法。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常以严谨细密的勾勒加独到的干、湿染法画人物,以丰富多变的没骨加意笔写形、皴擦点染扫早画景物,工写结合、松紧相衬、丰富多彩。水墨写意法气势酣畅便于抒情造境,工笔勾染法精雕细镂利于形神刻划,二者巧妙结合,既避免了一味工整易于刻板的弊病,增强了松紧互衬而形成的节奏和韵律,又集中突出了人物主体的形貌和神彩。《城里表姐乡下妹》、《夏晨》和《观荷》诸作品即是工写完美结合的典型例证。
中国画使用的材料,一般工笔画采用熟的纸和绢,写意画采用生纸,熟纸便于精描细染,生纸利于挥洒冲破。王春景作工笔人物却多用生纸,他不仅利用生纸的特性将配景中的花草树石画得韵味十足,人物的勾染竟也出人意料的精到,实在难能可贵。另外,他还打破画服饰衣物常用的多次罩染法,某些衣物采用细密的点皴法,画出了独特的质感效果。他的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丰富了个人作品的艺术效果,对工笔画技法的拓展也是贡献。
王春景的工笔人物画,从原先在熟纸矾绢上勾勒渲染,到后来改用在生纸上工、写并用,是他个人风格、样式的转变,也是个探索、试验过程,难免有揣度疏漏,尚需局部改进、提升。有的作品他本人以为尚有缺憾。近来他从群众美术工作一线退下来,时间充裕了,加之他心胸开阔,体魄健壮,后劲十足。他已为自己设定了下一个新的目标——“大工笔人物”。我们一定会看到他在这艺术创作的黄金期结出更美、更丰硕的成果。
丁亥深秋写于倚石山居 陈冬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