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苍茂华滋 风情万种——画家张明的梅花艺术赏析 □中国美术评论家 李克俭 时间:2011-5-6 10:58:35 点击次数:7754 |
苍茂华滋 风情万种——画家张明的梅花艺术赏析
□中国美术评论家 李克俭
梅花,作为中国花鸟画的传统题材,作为画家抒写胸臆、表达“逸”气、释放品格、以及图释、解义、抒情、甚至极端人格化的艺术载体,画家往往赋予梅花一种浓厚的心绪暗示、文化寓意和艺术象征,积极也好,消极也罢,无论画梅者传达的是民族之情还是画家之意,梅花的“写意”功能和“抒情”功能被无限夸大和个性张扬,总是过多、过重的承载着画家心理诉求和艺术诉求。在这种历史文化环境下,在这种审美情趣的价值取向中,国画梅花在历代画家的潜心探索中,其艺术手法渐老渐熟,其概念诉说与图解情趣达到“极致”。以至于当代画家仍然对梅花的极度抒情和夸张寓意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甚至以古代画家梅花作品为蓝本,或者“摹写”、或者“创作”,甚至拘泥于古人的思维方法和笔墨技巧,拘泥于传统作品的一枝梅干、几点梅花,小笔法、小画面、小题材、小景致、小情趣,以至于当代梅花的艺术路子越走越窄,越画越“小”。果真是梅花题材太“小”吗?当然不是,是画家胸襟太“小”,是画家视野太“小”,是画作表现力太“小”。
当代中国画家在思考,中国当代画家张明也在思考:21世纪是中国画艺术审美自觉时代,当代多元化的文化思潮、审美理想、审美水准、审美情趣都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传统国画的艺术思维模式、尤其是单体花鸟题材中的“人格”、“寓意”、“象征”、“比喻”等诸多文化元素已经无法概括当今多姿多彩的艺术本体回归的审美潮流,梅花艺术的变革与创新势在必然。这种变革、这种创新,本身涵盖了一种创新精神,倡导一种当代艺术生命意识,主张多种改良的途经,扩张国画梅花作品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思维,弘扬一种大思想、大思维、大境界、大审美的艺术精神,使当代梅花艺术创作更富有时代感、更生动、更鲜活,更本真。
为此,画家张明在她的艺术博客中写道:当代梅花艺术创作,要求真、求本,表达梅花那种蓬勃茂盛的春意,表达梅花回归自然的生命境界,而不能拘泥于古人的历史“比喻”,把月亮比喻“玉盘”、“玉兔”云云,比喻来比喻去,结果月亮还是月亮;也不能拘泥于梅花的文化“象征”,把以梅花象征“高洁”、“品格”等等,象征来象征去,原来梅花就是梅花。故而,画家的使命应该是:还原梅花艺术的生命本意,创造出苍茂华滋、风情万种的审美气象,这是当代画家的艺术旨归。赏读画家张明的梅花作品,从其古朴苍健、凝重华滋的画风中不难看出,张明笔下的梅花,构图宏阔,气势饱满,回归自然,大气壮观,鲜活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鲜明、独特的画风充分体现了画家追求的博大、旷远的艺术境界,也充分体现了画家变革、改良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思维。画家张明把生命意识融入创作实践,诠释了当代画家在探索和追求梅花艺术本体完美和创新过程的艰辛与感悟。
张明创新梅花艺术,既师承古代杨无咎、王冕、金农等大家的艺术手法,又抒写了自然界梅花的实景,在其创新思想的统照下,张明敢于突破传统,不拘泥传统艺术模式的束缚,主张弱化文人画梅的清高和淡雅情韵,消解传统梅花的“比喻”和“象征”的文化寓意;同时,张明主张不照搬自然写实,而是将梅花艺术概念与自然境界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艺术梅花之大境和现代画风,更具有视觉美感,更具有当代梅花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赏读画家张明的梅花作品,通过对其绘画语言的解析不难发现,
张明的梅花作品在构图、铺陈、开合、张弛、层次、动静、枯润、笔墨等方面,无疑表现出画面语言的极致性和审美性。一是构图宏阔:张明的梅花作品完全摆脱了古代传统梅花艺术经典构图模式的“小”思维束缚,不以古人作品为创作“蓝本”,而是取景于自然,构图于艺术,表现于思想,深邃于气势,以阔大、饱满的画面表现大幅梅花树丛新景观,密密匝匝繁而有序,主次穿插,层次清晰,错落有致,主宾详略,由意生境,由境生意。二是铺陈气势:在创作实践中,画家张明恰到妙处地把握了作品章法的铺陈,以气势为宗,较好地掌握了梅树丛花的开合、聚散、主宾、动静、虚实、疏密、繁简的“度”,胸中有逸气,落笔见大景,画作枝干苍虬屈,静中有动,似巨龙翻卷腾飞,铺天盖地,气吞山河,梅杆粗则粗到极致,曲则曲到极致,枯则枯到极致,犹干裂秋风沧桑岁月;梅花细则细到极致,润则润到极致,点则点到极致,如娓娓细雨春意盎然。三是语言审美:为使画面语言达到较高的审美境界,张明的梅花作品大量使用独特的对比和映衬手法,使画面主体对比清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梅树的枯曲与细枝的柔直组合,刚柔相济,均表现一种自然之道,一种生命之力;梅花的多姿多彩,如红、黄、绿、白若干,两两相对有之,杂陈一处有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