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借鉴与思考 时间:2011-5-20 15:29:09 点击次数:6171 |
——在关东画派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建新
关东画派举办这次学术研讨会,我认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根据会议安排,让我作个发言,谈两点个人看法,供各位艺术家和同仁参考。
一、关于关东画派定位的借鉴思考
谈到“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总体分为“文人画派”、“学院画派”两大类别。
我认为今天研究关东画派生存发展问题的时候,回顾一下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示是有必要的。在我国近现代形成的画派有很多,而从地域和艺术风格论画派,在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画派主要有以下几个:源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海上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至今影响广泛,代表画家有:虚谷、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等。这批画家大多数是平民出身,集结在上海这个当时比较开放繁荣的都市里,如何生存发展成为他们首要思考的课题。于是他们产生了大胆革新的念头,其鲜明的特色就是把中国的民间艺术与西方的艺术加以融汇创作出一批与正统宫廷绘画形成鲜明对比的绘画作品。因此对中国的绘画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另一个是始于晚清的岭南画派,在学习借鉴海上画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闪亮登场,更加鲜明的打出了自己的旗帜,积极倡导四种精神:即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兼容精神、创新精神。一反传统的勾勒法,多用没骨法,作品清新高雅,极具地域特色,领军人物是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来者有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一大批杰出画家影响着中国的画坛。
再一个就是出自西部,在当今美术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黄土画派”,创始人是刘文西。刘文西出生在江南浙江,早期学习绘画是在上海与浙江美院,后来到西安美院工作,但由于长期的黄土地生活,西部的风土人情和地缘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他,为他的创作不断地注入灵感,所以他笔下的作品,以及融入黄土画派的一批画家们,他们的作品生动地反映出当地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场景,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并且给我们今天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迪。
不可否认上述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而他们的成功之处,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成功实践者;二是牢牢抓住地缘文化、典型环境的特点,从创作的题材、素材以及技法风格上都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三是逐步形成群体力量,在一个旗帜、一个理念、一个目标、一种追求的感召下共同编织出画派整体的光环。
说到关东画派,从大背景大气候讲,我认为还是一个朝气蓬勃、方兴未艾的后起之秀。从力量构成看。在关东画派的旗帜下聚集了一大批德艺双馨,年富力强的优秀画家。从学术定位看。关东画派打的是东北的牌子,走的是一条现实主义(或者说是理想现实主义和浪漫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从地位影响看。近年来关东画派打出自己的旗帜,拉开了进军的序幕,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
但是客观地讲,由于关东画派尚属年轻,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冷静去思考去研究探讨,许多方面需要磨合厉炼,还有许多重要事情我们必须要努力去做,“不经严寒霜和雪,何来梅花扑鼻香”。下面我就关东画派的发展问题再谈点看法。
二、关于关东画派的发展思考
一个画派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他的形成有着诸多的原因,但也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首先是一个画派的绘画理念、学术理论的形成与定位,这一点非常重要,实际上是画派的纲领和宣言。应当注重研究探讨、概括形成与画派发展相适应的理论体系,才能确保良性的、理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其次是发展目标和经常性活动的组织形式;还有一个是画派构成的整体面貌实力和团队精神,都是直接影响画派发展的重大因素。
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怎样来谋发展?有一条关于思维方式的哲理很耐人寻味,“怎样思维比思维什么更重要”!我想,聪慧者应该确立三种思维:1、战略思维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指带有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根本性的问题层面。就是说关东画派的发展,应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要立足全局谋发展,着眼长远定规划,关注整体搞活动,力求达到高度、深度、广度,兼而有之。2、辩证思维(也称科学思维)在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应当处理好8个关系:①继承与创新的关系;②学习借鉴他人与形成自我特点的关系;③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关系;④师承影响与地缘人文连接的关系;⑤整体面貌与个人风格的关系;⑥注重产品与注重宣传的关系;⑦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系;⑧发挥个体影响力与群体作用力的关系。3、创新思维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创新是画派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素;创新是绘画艺术最高的价值目标。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致力于理论创新,并运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创作实践。如何创新的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讨。画家没有理论支撑,与画匠又有何区别呢!时下在创新之路上,存在的主要障碍是思维方式单一、审美观念滞后、绘画语言陈旧、表现手段雷同,造成许多作品“千人一面”似曾相识,缺乏个性特点,此乃绘事之大忌。当今画坛正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然而,挑战之中孕藏着美好的希望!
2010年9月于沈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