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阳光后土 时间:2011-6-27 10:33:05 点击次数:7986 |
阳光后土
评刘原生先生中国画精品
作者:孙美兰
旋风般的笔墨之争,余响由存。北京西三环中国画研究院拉开《刘原生作品展》帷幕。画面演示着西部大野的阳光、煦风、厚土,面对气象博大之作,呼吸豁然一爽。
刘原生中国画,由灿烂的写意花鸟转而再拓展山水,大约十年历程(1993年-2003年)。将1998年香港版《刘原生画集》与2002年金秋北京展以及《刘原生作品集》两相比较,可见一位真诚、勤奋的画家探索性的脚步,亦可见刘原生在山水领域创造性的魂魄、勇气、功力和才华。
《西部的歌》山水画系列,入选作品七幅,表面看似雷同的构图,其实深藏着一种即将脱颖而出的艺术风格。属于画家对西部厚土特殊情感、特殊感悟的图式,正在反复探索、磨合过程中接近着完善和成熟。《西部的歌》所包容的艺术元素和审美特点,不同程度贯穿其全部中国画创作,包括写意花鸟作品,并将成为一个完整的刘原生艺术界的中轴线。
第一 宽布置。《西部的歌》山水画系列,以罕见的2:1(266cmX133cm)甚或4:1(530cmX133cm)。
第二 平视野。 《西部的歌》山水画系列,以多层次水平线建构内空间,体现新的空间意识,藉以拓展无垠的遥远的山川视野。如 《草原牧歌》,近者草地,远着山陵、直到高空、蓝天白云,排列在不同层次的水平线上。大广角、平视野,给于艺术品欣赏着、接受者的心理空间,作为艺术创造的发端,以召唤一个新的感觉世界“亲切感”。在艺术创造上这种双向的、兼容性的艺术发端,是符合现代“接受美学”基本原理的。至于作品的实际效果,我认为借用著名画家江文湛评论刘原生山水作品的一段话来解析,将十分衷肯、到位:“他反复地表现了莽原的平面透视,在一派苍茫的天际中,不是一线天光就是一群飞逐的生命,于是画面便产生了大自然同人的亲切感,绝不是古代文人山水画的那种超然世外的冷僻感”。(《生命的活力》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画家刘原生对西部景观独到的心灵把握方式,是如此精彩的转化为一种意向性符号:例如;在原野,在天际,在湖面上,在芦苇丛中,常见一群群飞鸟,列阵呈一字形排开,就像一线天光,迸射出无数耀眼的亮点,上下舞动、追逐、翻飞、呼啸着前进。它们升华为艺术符号,以一种独特的生命趣味,生命姿态,闪烁着大自然、阳光、厚土的内在活力。
第三 强节奏。画面结构的“宽”与“平”,有利于营造视觉的亲切感、疏朗感,但也潜伏着布局平板的危险。即“造险”就要“破险”。强化节奏,构成整体统一的主旋律,是“破险”的重要手段。于构图、于造型、于层次、于色彩、于气氛,在显示出画家强化节奏的艺术匠心,绝非轻率之作可比。
“近取质,远取势”,这是前人经营空间位置、置陈、布势、取象、设色的一般规律,而《西部的歌—美丽的千姿湖》,“近取势,远取质”,一反前人定则,以自己发现的新规律,强化节奏,使得肌理清晰的远山,有似滚动的浪涛,迎面而来,与荡漾的微波、透明如镜的青海湖,形成强烈对比。动与静、明与暗、虚与实,都统一在深沉得黄褐色厚土基本调性之中。“质”以“势”为依,“势”以“质”为本,创造出无比壮丽、层次丰富、气氛浓烈、高亢如歌的西部山川图画。
第四 大境界。 “野色更无比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画中稍息的蜻蜓,环绕紫刺荆的群蜂,遍野密布的山菊,翩翩默舞的芦苇,镜水无风也有波的荷塘,以至摇曳的小草,无不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阳光有时透过朦胧的雾、春天的雨、灿烂的晚餐、金色的原始沙漠,回荡着画家心灵深处欢乐振奋的音响。在自然生命的趣味,姿态里,容涵着乾坤宇宙的大境界、大气象。这大境界大气象,不仅缘于“情”与“景”的结合,更缘于艺术家人格精神的投入。“艺术是真诚、勤奋、激情、智能、人格的共同默契”,在他朴素简明的心灵体验里,游动着大境界的基因。艺术要有境界,境界是山水艺术的灵魂,是新世纪中国画的灵魂。
对于这灵魂的内、外观照,上下求索,原生是真诚、勤奋的,是充满激情的。近些年来,他曾朝圣西藏雪域和西部高原,遍踏深山、群岭、山野、胡泊。他跨长江、越黄河、直驱中原、泛舟洪湖。他静观幽原春醒,倾听大野树梢的呼啸。面对浩瀚传统,他试图把握宏观视角,从水墨山水到青绿三水,从文人卷轴到工匠壁画,从长安画派追溯宋元高峰,从书法到金石,他广收博取,虔诚耕耘,惟有宽厚博大的文化心灵,方得容涵乾坤气象吧!
初鉴刘原生作品,方识刘原生其人,深为其人其艺醇厚气质所感动,我蓦然察知,中国画艺术本体与时代大潮互动的春消息。思索再三,赏艺往复,综记如上,求教大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