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时间:2011-7-3 14:47:01 点击次数:6795 |
读张凌超山水新作-生命赞歌胡杨魂
广袤无垠的大漠,原始,荒凉,神秘,苍古,悲壮,旷远。走进戈壁滩,尤其是胡杨林,千姿百态的胡杨树使他惊呆了——天哪!这哪里是胡杨林,分明是远古时代战争的遗址,是曾经是与天斗地斗与大自然抗争血肉横飞、硝烟弥漫的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英雄疆场。有的胡杨已经枯朽了树心,树壳仍然支撑起蓬蓬勃勃的一片金黄;有的胡杨已从底部失去主干树身,可是枝干上仍然金黄不减;还有的主干已经全部枯死,树顶上竟然有三五片金黄的树叶如旗帜般在秋风中飘扬。在极度饥渴中挣扎的胡杨,为了抵御风沙,干旱,严寒,酷暑,将身躯膨胀为掩体,将肌肉绷紧、扭曲,使每一块肌腱都丝丝入扣,让整个身体变得磐石般坚硬……这些正是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胡杨,以顽强的生命为茫茫戈壁创造了一块块神圣的绿洲。胡杨与大自然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强烈地震撼了张凌超先生的心灵,他决心要用画笔把胡杨作为历史,作为文化,作为精神表现出来,为胡杨精神树碑立传。舒写原始美、沧桑美、自然美、悲壮美,以追求天人合一天地和谐的艺术境界。
2003年至今,他用了近六年时间,先后五次每次都化费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深入我国西北部新疆、内蒙、甘肃等多处胡杨生长分布地区观察,研究,体验,感悟,并集垒了大量的创作素材,然后闭门谢客,在家潜心作画。创作了胡杨系列作品,以《春之韵》、《夏之歌》、《秋之赋》、《冬之魂》、《天人合一,天地和谐》等五个篇章数十幅歌颂胡杨精神的新作问世。读胡杨系列对胡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以及风雨雷电等不同气份下的刻划,都给人留下震撼心灵的感觉。每一幅作品,对胡杨的描写都创造了不同的意境。在“春之韵”里,“千里戈壁春梦回”、“雪山滋春林”、“新枝”、“争春”……苍古的树干上萌出点点翠绿,让人看到了希望在点燃。仔细看这幅《生命赞歌》吧!看画,仿佛置身于苍古的胡杨林里。一株不知树龄几何、不知树围几许的老爷胡杨,自己的身干了,枝裂了,心也空了,还在给众多的胡杨讲述存在的价值,讲述生命的可贵,讲述抵御灾害的经验,就连林中的野羚羊也来为它们祝贺,为它们吟唱生命的赞歌呢!
“魂系大漠”、“大漠长城”、“戈壁之魂”、“历尽沧桑”、“浓夏”……朝霞染红的山,飞翔在山与林之间白色的鸟和浓绿的胡杨共同组成一幅壮美的“夏之歌”。《戈壁之魂》是幅长卷,画卷的左下部是一片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老胡杨,笔墨老辣,它们或立、或站、或躺、或卧,不管姿态如何,皆能透出来两个字:倔强!画面的中部,则是一大片茁壮的青壮年胡杨林,笔触强悍,它们皆挺拔、茂盛,树冠的绿叶证明了这一点。右上角是用虚笔幻化出来的影影绰绰前朴后继的胡杨林大军,虽然幼小,它们棵棵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怯懦,,依旧在风沙中和父辈、祖辈们一起并肩战斗,茫茫戈壁有了它们,才增添了无尽的活力,才有了壮士的魂魄,它们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而无私奉献。
“秋韵”、“铜墙铁壁”、“雪霁”、“金色旋律”……金色中隐透着殷红,苍老的躯干似臂挽臂的壮士拥在一起,分不清到底是谁的手臂,似流水嬉闹着激起无数神奇的浪花,分不清是谁的浪花。它们在纵情吟诵着同一支曲子:“秋之赋”。读读《金色永固》和《戈壁金秋》吧!则呈一纸金黄。金黄的叶,骄傲的站在肩贴肩、臂挽臂的枝干上,连成了一片金黄的海洋,把千里戈壁也映得金光灿烂,把个塔里木河也映得金黄,那是胡杨自豪的阵势,那是胡杨胜利的阵势,那更是张凌超先生对胡杨的一种赞美和褒赏、一种寄托和希望的阵势。
“沧桑岁月”、“天山雪融图”、“大漠风骨”、“风云突变”、“寻梦”……组成了苍凉美悲壮美的“冬之魂”、 “苍穹茫茫”里那株胡杨中的项羽,似在振臂仰天长啸:我站在猎猎风中,问苍天,到底谁是英雄?读读《胡杨颂》吧!一棵粗壮的胡杨,苍老的树干分为两杈,仿佛巨人的两只手臂伸向太空,枝稍上的绿叶正郁郁苍苍,它的身后是跟随自己的浩浩荡荡的胡杨队伍,正雄赳赳向沙漠进军。长卷“胡杨魂”千百株胡杨列成的长阵,展示的是:傲然嶙洵,铁骨铮铮,显示出不屈的风采和倔强的灵魂,展示高生命虽然燃烧殆尽却有永不息灭的魅力。
“森林畅想曲”、“百代同春”、“揽月”、“洗礼”、“塞外丰碑”组成了“天人合一、天地和谐”的壮美画卷……是对天地人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情感的理解和诠释。三十六米长卷《胡杨百姿图》是一幅黑白图,图中恰倒好处的将百余棵形态各异的胡杨“栽植”其上,有如剽悍的勇士,有如舞动的少女,有如匍匐在地的龙蛇,有如振臂高呼的旗手,它们似歌似舞、如泣如诉,委婉中透着刚烈,凄惨中带着和谐。它们是胡杨生命中一个真实的缩影,是胡杨进程中一种完美的定格。它们就这样以各自不同的状态走过生命的每一个季节。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是张凌超先生追求的目标。画家要用全部生命去拥抱大自然,然后才能在绘画中重铸心中的大自然。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张凌超先生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特有的精神气质,用心灵的感受抓住自然界的神奇变化和富有诗意能喚起人们同感的艺术美,同时又要隨时代不断创造新的表现技法,新的绘画语言和观赏者交流。数十年来他几乎走遍中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始终是他遵循的原则。他的山水画,特別是近年耒创作的胡杨系列作品在笔墨技法上在遵循传统山水画的精神,不失章法,把握正确的学术走向,平心静气,恪守规范。在师古、传承上达到一定高度,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艺术实践,更是在用心灵作画,不断大胆探索山水画新的表现技法。他在充分掌握了中国画使用的墨、颜料、毛笔、宣纸的特性的同时,又不断借鉴其他绘画艺术门类的表现技法,掌握其中的奧妙和规律,恰到好处地结合中国画的多种笔法、墨法、点法、皴法等溶为一体,创造出新的晕染、点染、冲染、擦染等绘画艺术语言,使山水画更加有情、有韵、有趣、有神,在不斷追求妙悟通神,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马明文撰稿 2009年10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