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志学引领的冰雪画派的创作群体中,姜恩莉是比较注重艺术语言锤炼的一位女性画家。师从于志学多年的姜恩莉更倾向于城市冰雪景色的再现,她把自己所熟悉的哈尔滨营构为更具有俄罗斯风情的“远东城市”,这大概和她早期受到俄罗斯绘画的影响不无关联。冰城哈尔滨的异国风情,在姜恩莉的笔下得到了浓缩和强化,作者总是选择白雪反凝出的冰河黑水作为近景,选择冰雪覆盖的河岸、树桂和雾凇作为中景,选择茫茫的覆林雪山和落日作为远景。具有人文风貌的尖顶教堂、民居木屋、灯光街景和轮艇渔船,往往介于中远景之间,加之雪树银花的掩映,更显得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城的凝重、素雅和端庄。
在姜恩莉的作品中,她一方便注重冰雪世界那些特有的景观描写,将它们融入中国画艺术评议的新创之中,比如,用特殊溶剂的“写白”展现雪岸的冰层和挂满冰凌的树林等,另一方面又不是纯客观地描绘冰雪景观或为画冰雪而展示诸多的“冰雪技巧”,而是将东北雪域的表现融于情景之中,将雪野之趣,冰河之声和雾凇之美统领于异国建筑文化的风情中。因此,姜恩莉的雪国之都便具有中国诗词文化的典型境界——不是客观地描写某一具体视角下的风景,而是综合她对于冬季哈尔滨的感受与印象,将此一地彼一时的观察重新集合起来,营构可以抒情咏志并具有她个性视觉体验的景致。
姜恩莉冰雪山水的主观性,还表现在她在笔情墨趣的追求上。如果说冰雪画源的创作集群面对着是前无古人的笔墨语言创造,他们因倾全力探索白山黑水的语言表达而未及深入这种语言的提炼与升华,那么,姜恩莉的作品则将这种冰雪语言融入某种传统语言的笔情墨趣中,从而显示出中国画特有的水墨意蕴。比如在一幅画面中,她是有限度地使用特殊溶济的“写白”,而且即使这种“写白”,尚精心设置了许多水墨“留白”,在“写白”和“留白”之间,更充分发挥了水墨的质感。又比如,在冰雪画派的创作集群中,她是较为注重“用笔”的写意特征的,不论冰河黑水滋润而浓重的湿笔,还是雾凇冰挂的背后浓墨枯枝的反衬,也不论是雪野足迹的墨点,还是远景覆林的勾染,姜恩莉都十分注重笔落宣纸之际的“意写性”,注重在冰雪世界笔意和笔性的发挥,从而显示出她在传统笔墨上的功底和修养。尽管姜恩莉在画面语言上并非无懈可击、他的冰笔雪墨还有待更深入地探索和研究,但她把对传统笔墨的感情有机地融入冰肌雪理的语言创造,无疑会增添冰雪山水画的历史厚度和文化深度。在某种意义上,冰雪山水画在尊重白山黑水的感受真实性、在前无古人地独创东北冷文化艺术语言的同时,伸向传统、借鉴传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展中国画的冰雪画派。
姜恩莉的路还很长,就像冰雪画派真正在美术史确立自己的地位还需要勇气和耐力一样。不过,在20世纪后半叶崛起的冰雪山水画,终究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开拓了一新的疆域,不论山水画怎样表现艺术的主体精神、形成怎样的风格面貌,但都离不开审美客观的影射和特定地域的人文滋养。这就是冰雪画派的历史空间,也是姜恩莉的创造空间。
尚辉 于上海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研究员、曲艺部主任、著名美术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