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儒
有位朋友请来两个人创作几幅字画,请的恰是我与石川,他画画我写字。与石川便这样于不意中相识。
那天,两个人的空间给了我俩聊天的环境。我于是知道了他是东北人,其名取水滴“石穿”之音,以明锲而不舍之志。知道了他曾在西安美院专攻油画,又到中央美院兼习国画。还现场品赏到了他在国画创作中的娴熟与多面——又画山水又画鹰虎又画人物,几个钟头中几乎不停笔。由不得暗自赞叹,这是个干活的主,也是个出活的主呀。最有缘的是,聊出了我俩竟是隔街相望的邻居,在他家的西窗与我家的东窗是可以互相打招呼的。便又平添了一份亲近。
石川文质彬彬,一表人材而修饰有度,乍一看便知不是吃羊肉泡长大的“老陕”,倒象是江南才子。及至你见他驰骋笔墨于宣纸色盘之上,鹰隼虎豹陆续呼啸而出,立即会判断出:这一定是个东北人!他借虎隼山川,传达出了东北人骨子里的那份豪气,那份强韧和洒脱。
他将我们的人情、人性、人生熔铸于老虎的生活、生涯和生命之中。借虎喻人,在画虎也在画人。欣赏时,你也就由不得从陌生的虎身上诱发出种种关乎人、关乎我们自己熟悉的人生的联想。你看那些“虎”:或不言而自威——在《雄视环宇》中,那只卧虎在翻眼、蹙鼻、吐舌的瞬间,表现出一种傍若无人的气度;或潜沉而阴隲——在《狙击》中,发动偷袭前那种压抑着的狞厉神态和正在集聚的拼搏情绪;或洒脱自如却雄风八面——在《步云图》中,双虎在随意的行走中那么随意地一吼,山河便为之一震。
更令人心动的是,当你将《一家五口》《三英图》《秋水长天》这三幅并不连贯的画,作为一组作品来欣赏的时候,画家竟然有意无意地将人生的几个重要段落:舐续情深的家庭之乐、英气充盈的青春之盛、秋水长天的暮年之叹,贯通地传达了出来。其中,《一家五口》甚至画的是狗而不是虎,这无关紧要,因为狗与虎都是人的寓体。在中国画中,大自然从来是人化的自然,山水、花鸟、虫草从来都是人情的宣泄和写照。或是以物寓人,将动植物人格化,如以怪石、古树、老鸟兽喻沧桑老人和山林隐者。或是以物寄情,在所描摹的自然情境中,营造一种心理氛围,寄托画家特指的情绪,如孤傲、静穆、矜持、激愤等等,以引发欣赏者的共鸣。但象石川这样,以兽的生涯,同步寄寓人的生涯,并作出系列表现的,恐怕还不多见。
从艺术表现上看,有论者指出,石川因为中画西画兼习,所以在国画创作中常常体现出中西兼容的特色。我同意这个看法。中、西画兼容,将表现性的造型、趣味性的线条与再现性造型和光暗处理结合起来,艺术上便有了更开阔的天地,也更容易雅俗共赏。但我更想说的是,石川画虎给人更突出感觉,是他能够用动态的姿体语言和画面的构成关系,“画”出动物在无表情中的“表情”来,他能够越过动物的“冷”面 ,“画”出它们活跃的心灵。这恐怕才是石川最重要的创造性。
《狙击》就是一幅画出了老虎表情的好画。夕阳西下,群虎出动,夜间觅食的狙击战即将开始。阴沉的白眼,在朦眬的夜色中象鬼火闪烁;探向四处的头、微微匐下的身子和轻轻的步态,暗示着四处都潜伏着恐怖。狙击就要开始,搏杀的激情正在集聚,即将点燃,却又被压抑着、控制着。在艺术家营造的这种气氛中,我们不用“看”到、却已经感到了、想到了老虎们应有的表情。
《胜利会师》可视为《狙击》的姊妹篇。簇拥着前行的虎群,那步态是得意而洒脱的;有的回过头来,像是关照后面的同伴是否跟上,又象是在议论刚刚结束的这场战斗;有的微微偏着头,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撕杀中;有的依然严峻地看着前方,那是在搜索新的猎物……一个虎群在经历了殊死奋战之后胜利会师的气氛跃然纸上。在画面构成和姿体语言营造的总气场中,我们分明看见了、听见了它们内心的欢笑。一幅画,画出形易,画出神难,而要画出流贯于画面的气场,并且这一气场贯注到每一个表现对象之中,就难上加难了。这最好地证明了石川的创造性。
艺术家要懂得聚焦、突出、强调,也要懂得避让、节制、散淡,在疏密、浓淡、进退之间自如出入。这方面,比如在背景与焦点、在简与繁、在淡与浓等等的关系上,我感到石川不是没有可探索的空间。
期待着石川的进一步突破。石川还大有可为。
2013-1-16,西安塔影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