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岭南意象 时间:2014-4-19 16:03:25 点击次数:4039 |
我倚在城市宛若影子的篱笆上
幸福地凝望远远的故乡
去年初夏的一个午后,我在广州岭南会展览馆,伫足在汉钊先生的油画《故乡》前反复流连不舍离开。他的这幅作品展现的是已经消失的广东“南、番、顺”水乡的风华,画中岭南水乡歌谣滟滟的丰满过去,把我的思绪从静谧的美术展览馆带出时空之外——昔日珠江河畔的记忆和层层叠叠的故事浮现眼前,勾起心中无限的“乡愁”。
其实,我已不是第一次被汉钊先生的作品冲击震撼。这些年来,每每欣赏他的画作,作品细腻又特殊的乡土叙事方式,让人不由自主地随着他笔下意象,去作各种有意义的,关于心灵故乡的寻觅与回溯。他纯熟的绘画语言和非凡的图像品位,无论注脚在山、水、人或物事,都有着对生命故乡温情抒臆的共同特征,他的笔下“远远的故乡”,是众生追求心灵大喜大爱的优美符号。
我十分喜欢他以水乡为题材创作的一大批岭南风景油画。这些作品记录着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以后,已经日渐消失的“两岸荔枝红,一湾桑梓香”的岭南昔日影像。晨光的埠头,涌口的小舟,田头的谷香,塘溪的晚趣如今已被洋式的会所,星级的家园取而代之,对“故乡”的记忆,就成了汉钊先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片土地的严肃思考。珠江三角洲的变迁是中国变迁最具特征的缩影,画家穿行于时代的流变中,包容着急速消融的一切。他将个体的观照凝固在地域、文化之上,与历史平静对话。他不作剑拔弩张的批判,而是在作品中反复再现昔日景事,把失去的美放进这个大开拓大改造的时代里作无声对比,让都市里已经习惯了不停奔跑的人们,回过头来神往宁静从容的力量。所以,只要认真地欣赏他的《乡情》、《小桥那边》等岭南风景,每一幅画就是一张远去的音容笑貌,让你思念又温暖。
与“水乡系列”一脉相承的,纵深度更大的,是汉钊先生“疍家系列”的油画作品。“疍家人”与大漠游牧民族有太多的相似,是岭南的“吉普赛”,他们以艇为家依水而居,随波逐流或逆水而上,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搏风击浪,如今,“疍家人”的生存图景也已渐渐模糊。汉钊先生沿着珠江母亲河,从她的支流北江、西江一直追寻到珠江出海口,到香港离岛大澳,画下多幅《北江渔歌》,多幅《疍家部落》,还有多幅《北江艇》,从不同角度细微地展现岭南先辈生存状态的巨变,从物质层面的消失,探索精神层面的遗落,记录下“疍家人”远去的渔猎故乡,塑造了岭南人另一重“在水一方”的文化图腾,同样带给人们无尽的“乡情乡愁”。
汉钊先生是地道的广州人,他有一组以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画作,是这十多年间刻意走出水乡,深入西北,希望以超常状态思考人类终极追求的作品。这批画作意境的表达和“水乡系列”、“疍家系列”有共同的特点,集中在对失去时空的缅怀,执着地寻找人们神往纯洁、静美的生命依归。他的作品对雪原黄土的关注,聚焦在最简朴的人、物、事,他选择了吉祥的高原羊,欢乐的藏家少女,还有温静如水的苗族姑娘入画,这特别符合中国人对美的期待,其中油画《小花》,出脱了东方标准少女的形与神;水彩画《春风》,奉出了众生母亲的慈与爱,让观者惊叹!这再次印证了,作品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只是途径,一个有思想的画家,最高的信仰是对大地真诚的诉说吟唱,他笔下所唤醒的自然山川,全部都闪烁着他的灵魂之光。
汉钊先生的绘画功力深厚,东方文化的底蕴、西方古典的技法,他极度追求光影对比的准确性,强调油画语言精细的笔触和着色的重要性,重视透视和修饰的准确性,他对写实和深入刻画极度的迷恋,把这看作无限接近艺术穹顶的神圣,带着浓浓的学院风格。他往往花费数月乃至更长的时间沉浸在一幅画的创作喜悦之中,把第一印象中的感动不断放大到极致,澎湃的激情绵绵不绝又收放自如,这种快感跃然画中,产生超常的感染力。今年初夏,当这本名为《远远的故乡》作品集付梓,他这几年创作的精华一下聚于眼前,实在是丰美的“盛宴”!这将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汉钊先生在未来的日子里,他的创作会带给追求世界大美,追求生命纯粹的人们,更接近“心灵故乡”的归途。
水玉
2014年春 广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