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市场将建立更符合艺术标准的 淘汰制 时间:2015-2-1 22:56:24 点击次数:3801 |
《南方日报》投资周刊 收藏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A23版
专家访谈
中国书画市场报艺术总监、书画家高磊:
市场将建立更符合艺术标准的淘汰制
简介:
高磊,1969年生于河南周口,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佛光艺术研究院花鸟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市场报艺术总监,《收藏鉴赏》编委。
谈审美
商业标准主要为作品流通服务
南方日报:大多数艺术品经营机构选择签约画家都在有意设置诸如“中国美协”和“中国书协”这类硬门槛,这种惯性的经营理念是因应市场的需要还是自身的审美标准?
高磊:据我了解,两方面的原因都会有。什么样的作品在市场上流通快,是所有艺术品经营机构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实际上,选择跟谁合作是艺术家和经营机构双向选择的过程。对经营者来说,肯定希望有一些更客观和更容易把握的标尺,在这个基础去建立自己的商业标准。
南方日报:民间对书画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藏热情不断升温。就投资者和收藏者而言,哪类审美取向更代表目前的市场潮流?
高磊:买家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比较追求名家作品。不管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名家效应”对市场的影响都同样明显。相比而言,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机构签约艺术家的市场关注度是较高的。至于画种,则因人而异。有的艺术家为了占领市场主动迎合买家的审美需求,因而流通得多的作品并不见得就代表投资主流。对市场来说,通俗未必不好,通俗的作品往往比较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要做到这一点,在艺术品味上就要打点折扣。值得关注的应该是一些有综合实力的中青年画家,他们的人生基淀亟待爆发,艺术语言有阶段的成熟性,精力充沛,大作力作易于表达,公众对他们的认可也趋于稳定。
南方日报:这也是一些江湖艺术家受到主流学术圈诟病的原因吗?
高磊:每个人都有权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创作自由。存在即合理。一个艺术家长期用市场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可以想见会不利于自己在艺术上再攀高峰。实际上,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市场进行互动,完全取决于艺术家的自觉意识,有艺术家个人的取舍标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些人进入市场后,就把自己的艺术创作核心理念丢掉了,一味去迎合市场的花花绿绿,以后再想在艺术上有所提升,可能就很难。
南方日报:对于什么是好的书画作品,您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吗?
高磊:好的艺术品是会说话的,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就是要把作者的人生体验和真性情表现到自己作品中。艺术家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即所谓雅俗共赏,既能让业界认同,又使大众喜欢,传达一种审美上的愉悦。对收藏者而言,要了解画家的性情品格,即生活交游、为人之道、事艺敬业的状况,了解他们各种各样的表现技巧是必要的。
谈市场
文化使命应该和商业机构并行不悖
南方日报:市场有市场的标准,文化有文化的标准。作为经营机构,如何处理这两种不同标准的关系?
高磊:很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都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因而,不能绝对化地把文化与市场割裂开来。每个机构都在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去遴选和推广不同类型的作品:有的专门服务于专业收藏的,要找层次高的、艺术含金量高的或者学院派的作品,有的瞅住古典,有的瞄准大众。市场的空间是可以无限大的,需要有不同的作品去满足不同买家群体的需求,所以,对行业来说,求同存异,更应该倡导百花齐放。健康的运行机构和繁荣的文化背景是未来发展的愿景和目标。
南方日报:市场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一些学术上非主流的艺术家,背后也有不少资本在追捧?
高磊:学术机构承担的使命是传承和创新,一方面有政府的扶持 ,另一方面与经营机构的结合也是一种尝试和探索。资本是以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因此,它会根据市场的规律去制定自己的标准体系。很多时候,他们的商业逻辑是跟着自己的圈子来走的。为什么有些艺术家能进入这个圈子,有些艺术家则不能?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当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总量虽然已经很大,认为发展规范的成熟还为时尚早,进入市场的艺术家鱼龙混杂、作品良莠不齐,与市场规范发展的不够成熟有关。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民众整体素质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一定会逐步建立更符合艺术标准的“淘汰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不断自我提升才是努力的方向。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艺术品交易做局的现象?
高磊:做局是一种不正当的商业行为,本质上与艺术无关。我们目前面对的书画市场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市场,有利益的地方总会有人想着投机。对收藏者来说,更应该清醒意识到,一定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才会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而对于艺术家来说,把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作为始终追求的目标,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作画。正确和经纪机构交往,才不至于被浮云遮望眼。从长远来考量做局行为,虽得到了眼前利益,馅饼终究是馅饼!但对真正艺术家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谈艺术家
艺术家要懂得继承和创新
南方日报:没有机构推手,很难火起来。有了机构推手,以后很可能就会被商业所绑架,这让不少艺术家无所适从。
高磊:每个艺术家都想成功,当你用作品打动了观众,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签约,宣传被艺术机构炒作是共性话题。有些人为艺术献身,一辈子躲在书斋不出门,历史上有不少到了作古时才被市场所认识的艺术家。以出世的态度创作,用入世的方式对待生活。而真正能够把两者做到平衡也不容易。不但需要画家和艺术机构耐得住浮躁和寂寞,更需要两者结合的勇气和智慧。
南方日报:一些美术功底本身不错的人,宁愿去为造假集团炮制名家赝品,也不愿意以自己的真实名目走向行业的前台。
高磊:这都是因为利益驱使。一个画家的成长不是技巧好坏所完全决定的。思想修养,人品人格,作品境界等等。我们对传统经典需要继承和创新,更需要一些耐得住寂寞的继往开来者。自古历来讲究观画首要看人品,人品即画品。纵然有一定的绘画或书写技巧者,因为价值坐标的取向不同,也终究不能殊途同归。因此更能理解,为什么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并不是只有技巧就行的事。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实习生 郑庭濒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