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清河
“厦门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想不到竟然还有如此才华出众、深藏不露的女画家。”这是在一次参观书画展后,我的一位朋友所发出的感慨。“女画家”指的就是陈爱萍教授。讲到“才华出众”,我深有同感,毕竟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说到“深藏不露”我不认可,因为陈爱萍早已是当今画坛上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只是我们孤陋寡闻罢了。
我与陈爱萍相识,既是偶然,也是缘分,素昧平生的我们初次见面便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第一次见面,她在众目睽睽下为我画一幅水墨“写真”,寥寥勾勒几笔,神形栩栩如生,让在场的人啧啧不已,赞不绝口。我约了采访她的时间,第二次见面,我得到两本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画集——《走近当代大师》和《中国艺术大家》,画册里有陈爱萍的代表作;还有两本以她的画作制作的精美台历,一把她手绘的国画折扇。这些珍贵的礼物,简直让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欣赏着陈爱萍的一幅幅精品佳作,她的为人处世、教书生涯、创作历程、妈祖情结、爱国情怀、斐然成就……如同电影上一幕幕的画面,在我的眼前徐徐滚动……
(一)
陈爱萍,号仙潭游子 。1949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这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城市,自古就有文献名邦、书画之乡、“地瘦栽松柏, 家贫子读书”的状元之乡美誉。全国戏剧之乡、武术之乡,历史名人蔡襄和“南李北齐”中的李耕的故里,当然,历代的人才也是层出不穷。自幼天资聪慧、具有美术天赋的陈爱萍自然也受到家乡深厚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64年,年仅15岁的陈爱萍就考入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走进了她实现画家之梦的大门。4年中专勤读笔耕,让她在艺术之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夯实了基础。1968年,毕业后的陈爱萍分配到明溪县文化馆当美工,初出茅庐的她就崭露头角。她创作的多幅作品入选省美展,1971年,陈爱萍加入了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成为一名年青而有为的女画家。陈爱萍对曾工作、生活7年的明溪是充满笃厚深情的,因为她为山区付出青春。陈爱萍说:有一天会回明溪县办个人画展,以此来回报第二故乡的父老曾经对自己的厚爱。
1974年,陈爱萍首批被调回文革后复办的母校任教,除了担任素描和速写的教学任务外,还兼任学校团委副书记的职务。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陈爱萍还自己编写教材,辅导示范,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培养了不少美术人才,深得学生的拥戴,也赢得了大家的口碑。课余时间或闲暇之余,她始终不停地历练,在画技上日渐成熟,取得长足的进步。虽然生活非常清苦,但也其乐融融,毕竟这是她钟爱的艺术事业。然而,陈爱萍也懂得,为人师表不是一般画家能胜任的,想要在书画艺术上有更深的造诣,仅仅靠自学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1978年,风华正茂的她依靠父母、丈夫的支持,放下三岁女儿周岁儿子,忍受着母亲放不下娇女幼子的痛苦,赴北京画院拜周思聪为师,学习一年水墨人物画,每当遇见北京街头学步的幼儿、或夜半听见小儿啼声,陈爱萍都泪流满面,但她深惜一家老幼支持自己比黄金宝贵的进修学习机会,几乎是分秒必争、日夜苦学周思聪老师的人体结构速写与水墨技艺。
1984年陈爱萍携女儿(入北京的小学)再赴北京,成为潘洁滋入室弟子学工笔人物画一年,一年中描三套《八十七神仙卷》,并临摩潘老工笔重彩画。1985年陈爱萍考上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一年,得蒋采萍、李少文、黄均、周思聪(中央美院客座教授)、肖惠祥等大家面授,正是耕种和收获的季节,陈爱萍更加博采众长,并涉猎和探索古今中外及当代艺术理念与理论。由于学习机会之难得,陈爱萍夜以继日用最简朴的生活刻苦在京渡过寒暑春秋学习时光:随周老师卢沉老师等去黄山写生、随周老师去石家庄画唐山地震灾民、随周老师去济南举办周思聪《矿工图》画展,到沂蒙山画老区乡亲……进修回来,陈爱萍在学校举办《陈爱萍进修汇报展览》,惊人进步令各方刮目相看。
1987年、1994年陈爱萍先后被评为国画讲师和国画高级讲师。副高职称的她仍永不满足、不断充电、充实自已,1998年暑假,她放弃赴法国机会,到北京文化部矿物色重彩画第三届高研班学习五周岩彩画。 2002年,她进入福建省高师研究生班以优异成绩结业。
与共和国同龄的陈爱萍,风风雨雨走过了60个春夏秋冬。她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龄35年还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培育人才。她目光远于校外、东南亚国家。不仅在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还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厦门分校任课,多次应邀到新加坡、菲律宾等国传播中国画,也应聘到厦门老年大学教人物画。
1990年,陈爱萍曾被任命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厦门分校校长,她依靠社会力量办学20余年,培养函授生、成人教育大专生、本科生1000多名。为兴旺厦门特区文化艺术、培训美术专业人才做出了贡献。1998年,陈爱萍办学成果显著,被北京总校聘为教授、研究员,被全国百多所兄弟院校推选为书画函大联合办学理事会副理事长。岁月的沧桑,辛苦的操劳并没有让陈爱萍感到身心疲惫,力不从心。而每当看到自己的耕耘得到累累的硕果,看到芬芳的桃李遍天下,看到一个个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打心底里欢喜,为他们感到骄傲。也许是艺术给人年轻和长寿、她的母亲、丈夫、儿女给予她爱与温暖,从陈爱萍的外表上看显然与她的实际年龄大相径庭:苗条的身材、高雅的气质、白皙的肤色、开朗的性格、文雅的谈吐、矫健的步履,无不体现出这位女性艺术家特有的才情和魅力。她为人谦逊,待人诚恳,乐于助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绘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但要有自身的天分,而且也要有善于观察和领悟的能力,更要有持之以恒、不辞劳苦的精神。而这一切,陈爱萍不仅都具备了,而且也做得非常好。听艺校体育老师说:陈爱萍学生时代是游泳健将,曾连续三小时环游鼓浪屿一圈(八公里左右),至今还没女生超越这个纪录。1986年在中央美院进修时,夏天她到北京颐和园画荷花,一坐就是一整天,用全开熟宣在炎炎烈日中写生,为再现荷花之美挥洒着辛勤的汗水。许多校友说:在艺校每晚灯亮得最晚的是陈爱萍画室,经常画到深夜一、二点才回家。陈爱萍说:白天上课,早晚有家务,属于自已的只有晚上八点到十二点,有时画着画着不注意就超过时间。
陈爱萍以人物画见长,以速写和写意画著称,也兼山水、花鸟和油画、磨漆画等。选材大多为儿童和女性,极力宣扬人性与母爱这一永恒的主题。她的画笔姿灵活,变化多端;用色鲜而不艳,雅而不俗。她常常以妇女儿童生活情趣造型,用线用笔柔韧挺拔而随意、用水用墨气韵生动。她的工笔画人物线条流畅,色调清丽、秀外慧中;而水墨人物画则笔墨泼辣、形神兼备,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这位从妈祖故里走出来的女画家,对妈祖情有独钟,并结下深深的情缘。1983年,陈爱萍带领学生前往湄洲岛写生。当时,湄洲的妈祖庙正值大规模的重建,面对着岛上的建设者在没有报酬、没有起重机等大型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依然进行了艰难的重建。他们汗水浸透的执着,厚重托起的虔诚,常常令陈爱萍感动和震撼,她整天都沉浸在渔民们对妈祖的描述之中,在岛上采风速写渔民形象一个多月,学生们收获不小。而作为妈祖故乡的后代,陈爱萍更潜心于对妈祖文化的研究和创作。她的不少作品,都是以妈祖为题来表现这位普济苍生、见义勇为、扶贫济困、无私奉献、受人景仰的女神。陈爱萍对这位坚强女性传神刻画,反映了画家的内心世界。因为在陈爱萍看来,“妈祖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她坚强、博爱、无私,她与众不同。”所以,多年来,她才一直心系妈祖,并以自己的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宣传妈祖的美德,她1988年到新加坡画展以妈祖形象创作得到星洲媒体热烈欢迎,新加坡《海峡时报》头版刊登陈爱萍在天后宮彩照、《妈祖斩怪图》,第3版中英文专访文章和几幅《妈祖救海图》。陈爱萍根据妈祖的传说和相关文史资料,进行精心构思、细心描绘,终于完成了99幅《妈祖的故事》的彩色连环画,促成1990年《妈祖源流展》与《福建工艺美术展》到新加坡举办,妈祖的文化内涵得到延伸拓展,妈祖的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1986年陈爱萍创作的大理石画《妈祖如意图》,入选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展,她加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此画后来又参加了新加坡1990年《福建工艺美术展暨妈祖源流展》,被新加坡侨商珍藏,受到观展者高度评价。面对掌声和鲜花,陈爱萍自豪地说:“我对妈祖有着深厚的感情,妈祖的精神感昭世人,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我有义务用书画形式传播妈祖文化、妈祖精神。”2002年陈爱萍的美术作品《湄屿潮音》、《湄洲妈祖巡海图》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妈祖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全国美术作品展》亦深受好评。
陈爱萍的美术作品常参加海内外大展并常获奖,她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她的的画艺享誉国内外,她的艺术作品在东南亚、北美、东亚、欧洲各国很受欢迎和青睐。经常被国家、市领导作为礼品赠与国外政要、并为闽台两岸文化交流增色:
1990年,水墨人物画《浣纱图》,由商业部胡平部长赠送新加坡的陈文德检察长。
1993年,工笔人物画《绿荫》,由厦门市邹尔均市长赠给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
2005年9月18日(中秋节)水墨山水画《梦回鼓浪屿》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赠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
2005年12月8日,水墨人物画《和平女神》,由澳港台画报方德华社长赠给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还随画附信一封,热情洋溢地写道:“……我是妈祖故乡人,我和所有中国人一样希望海峡两岸骨肉永享和平!”马英九先生看到画作和书信后,于12月26日回函致谢:“爱萍女士惠鉴:荷赠‘和平女神’国画壹幅,至为感谢,画中妈祖怒海引航,其广慈博爱形象跃然纸上,女士妙笔生辉,令人赞赏。”信函的字里行间,表达了马英九先生对陈爱萍赠送的厚礼表示由衷的谢意。《澳港台画报》于2006年3月对此事予以专题报道。
2008年2月27日,水墨山水画《海上花园春色好》,由厦门市委赠台湾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先生。
2008年7月4日,水墨山水画《鼓浪雄风》由厦门市委赠闽台首次直航前来厦门的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先生。
2008年9月27日,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先生在台北会见何立峰书记率领的中共厦门市委参观团时,厦门市委领导把陈爱萍的水墨山水画《鼓浪屿之波》作为赠礼,成为海峡两岸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陈爱萍的美术作品也经常被国家文物馆、大使馆、收藏家们收藏。
水墨人物画《处处闻啼鸟》,由新加坡抽象派国宝级名画家法国院士陈瑞献先生收藏;
水墨人物画《妈祖斩怪图》,由新加坡《海峡时报》收藏;
水墨人物画《惠女图》,由新加坡国家新闻与艺术部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先生收藏;
新加坡全国宗乡总会主席蔡锦淞先生、新加坡晋江会馆主席蔡成宗先生、新加坡广东会馆主席张荣先生、新加坡兴安会馆主席李庆传先生、新加坡兴安会馆、新加坡莆田会馆、新加坡厦门会馆、新加坡新闻与 艺术部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先生、新加坡莆田会馆主席王文顺先生、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新加坡《晋江会馆》、新加坡《李光前博物馆》、新加坡文物馆、新加坡鱼丸大王、菲律宾侨中学院、新加坡福莆仙会馆主席黄金春先生、新加坡高盟国际商行董事长王福顺先生都收藏陈爱萍的艺术作品。
2007年1月26日—2月28日,陈爱萍应新中友好协会邀请赴新加坡参加第14届《春城洋溢华夏情》的活动,《陈爱萍水墨肖像人物画展》赴新加坡展出并举办讲座,陈爱萍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特别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出色表现,让更多的国际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荣获中国驻新大使馆、新中友好协会颁给陈爱萍教授《特等奖》。
(三)
陈爱萍是一位“爱心使者”。她常把自己精心创作的画作无私地奉献出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捐画捐款献爱心。
1988年3月,陈爱萍到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所画的《海神妈祖》多幅,深受新加坡、澳港台等侨胞以及外国收藏家的欢迎。回国后她捐了九幅参展的画作给厦门市残疾人基金会,其中有一幅《狂风兮恶浪,照海兮明灯》的工笔画,在香港拍卖了25000港元,全部捐给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画给福建省残联,2008年汶川地震,陈爱萍也积极捐钱献作品救灾,受到中国美协的彰奖。
陈爱萍心中有爱,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她的美术作品中,很多都是以母爱和童心为主题,体现她对生活的热爱,并将心中的爱推而广之,汇成人间的暖流,社会的和谐。1993年陈爱萍的个人画展在新加坡文物馆举行时,(原福建省省长)当时中国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题词祝贺:“爱心一片寄画中,萍水相逢会狮城。”该题词巧妙地嵌入“爱萍”二字,表扬陈爱萍怀有人生最美好的,亘古不变的永恒艺术主题——“爱”,这个题词后来被《澳港台画报》巧用来对陈爱萍的专访文章作题目《爱心一片寄画中 萍迹四海写春晖》。
1999年3月,陈爱萍应邀赴菲律宾侨中学院讲学,并举办《陈爱萍师生画展》。菲律宾各报共40多版贺词发表,画展期间遇到国际上发生了“南斯拉题目题目夫事件”,陈爱萍1999年5月15日于(台湾在菲律宾办的)《世界日报》刊登一则呼吁书:“中华民族要团结,要自强!声讨美国霸权主义,中华民族不可侮。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齐来捍卫真正的人权!”
第二天菲律宾《商报》出现一篇文章:《伟哉,赤子心》,热情表扬陈爱萍的爱国心:“陈爱萍女士是应邀来菲传授中国画艺术的著名画家,由于辛劳过度 ,连日来身体欠安,入院疗养,据内子周四从展览会场帮忙归来告知,爱萍老师在病床上对由美国主导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并炸毁中国大使馆,深表愤慨,更忧心忡忡,急着出院。她表示,只在心中呐喊发怒痛苦没有用。甫出院,便亲撰声讨词,以行动证明炎黄子孙的赤子心,爱国情,无论身在何处,心中永远洋溢着真情,澎湃着热血。”
“陈爱萍画家不但来菲律宾传授中华传统技艺,也宣扬中华美德。她的学生们轮流结伴在画展场地接待参观者,为大家推介中国画之美。一个人,无论是你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没有失去赤子情怀,便不容兽行遁形,定会发出心中的怒吼,掏出自己的良心,谴责罪恶!
伟哉!炎黄赤子心。”陈爱萍的呼吁词获得了侨界舆论的一致好评。
1988年至2008年,她在新加坡相继举办6次个人画展和1年讲学。在异国他乡的讲学生活,每天除了授课就是绘画,生活上尽量简化,三餐泡面。这一切使她更以饱满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房间里到处都是画,床上也是,我趴在地上画,累了倒头就睡,醒来又接着画……”讲学结束,《陈爱萍画展》上展出了她的80多幅作品,全都是她在讲学之余创作的。画展开幕式时,人头攒动,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许通美的母亲林灿莺女士为陈爱萍画展剪彩,中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以及100多名社会贤达和文艺界名流、80多名异域学生都到场送花篮祝贺、报章发表40多版各界贺词。
陈爱萍不仅善于创作,也善于总结经验,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与提升理论,又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她从教35年,撰写出大量的论文,不少论文还获得大奖或在国内外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艺术•生活》、《产业世界》(新加坡)、《国画家》、《中国科学技术学报》、《美术观察》等许多杂志报刊刊载了她的有关学术论文。
陈爱萍的略传与美术作品登载在《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美术家》、《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中国当代美术家书法家汉英辞典》、《一代名家》、《走进书画大家等辞书。陈爱萍的画作业绩和生平事迹也被多家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报道:《澳港台画报》2006年第二期刊载《仙潭游子——陈爱萍》的专访文章;2006年12月,陈爱萍接受莆田电视台的采访,《莆田人》专题片在莆田地区播出;陈爱萍还接受了福建电视台的采访,2007年1月,《东南电视》向全国播出《宁静致远》专题片;2007年7月14日,福建东南卫视的《东南新闻眼》向全国观众播放《陈爱萍,画出中国人的色彩》专题节目,让更多人知道,厦门有一位从妈祖故里走出的女画家,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实力,一步步地走向神圣而崇高的艺术殿堂,赢得了艺术界同仁及广大书画爱好者的高度评价与瞩目,被称为“浓缩人生精华”的“东方之子”。
智慧生灵性,丹青写风流。我们期待着陈爱萍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走出更加精彩的艺术人生,走出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走向灿烂而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