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品格 水墨情怀
——记著名画家李辉
郑文恺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读着李辉众多的荷花图,我猛然间想起来不知哪位作品所描述过的那花中君子的姿态。
李辉从艺已有20多年,他先后当过设计员、管理员、美工、记者、编辑、美术干部、画院院长、文联副主席等。不同的职业,但他始终抱着对国画艺术的一种无限忠诚和执着,辛勤创作,画稿如山、秃笔如冢,博采众家之长,并且匠心独运,终于取得了现在艺术成就,成为我国当代美术界中青代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画家之一。
作为初出道时便以“种荷人”自居的李辉,似乎对荷花情有独钟,他的大量杰作都是以荷花为题材的。
品味那些堪称上乘之作的荷花图,我感受有不尽诗意连绵袭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他的双眼是善于捕捉美的,他的感情世界是充满深情的。读他的众多作品,你可以领略到各种情绪、各种倾向,你能够感觉到那诠释不尽的意象美。不论是空灵松动的笔意,还是浑厚沉静的墨色,都应该是出自心灵深处,出于性情,也只有这样的笔墨才能有所依据、才有味道。
李辉的荷花情结缘之于他童年时的生活,家乡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花已深深印在了他童年生活的记忆深处。可以这样说,他早先真正的艺术创作的冲动源之于荷花,而《外婆家的荷塘》的作品获奖,更使他对以荷花为题材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而他也更加喜欢这种国画艺术创作中点、线、面都有的物象。他甚至租了荷花塘去种荷花,与荷花朝夕相伴十载,同经风雨,水乳交融。
我仿佛看到,李辉坐在荷塘边申请专注地和那些荷花交流着,他用一个 艺术家的质朴、真实、多情和纯洁于荷花们交流着,再以一个艺术家细微的洞察力和强大的思维力把她们展现出来。他从来就没有停留在展现浅表的层面上,他一直在追求内在的风骨,内在神韵;他一直在追求一种艺术精神,一种中国画家所崇高的艺术精神。看李辉的作品,能感受到一股生活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与他深入生活,直接以造化为师分不开的。
画品犹如人品。随着李辉在艺术界的名声日益增大,其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亦十分抢手,国内外各机构、行业和个人向他求索作品也是络绎不绝,由于时间、精力所限,他无法一一答应,但对于有关公益事业的征稿赠画,他却是场场必捐,次次必赠,有时还多献好几幅,可谓是有求必应了。至今为止,他已为国内外各种公益活动所捐赠的作品达近百幅,这其中有捐赠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有捐赠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有捐赠98赈灾义卖会、淮河抗救灾义卖、阳光助学义卖等等,李辉认为“这是艺术家的平常心”;读他的画,我们发现他的人品和画品有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找到类似于他性格的各种因素,如他的作品高贵而又纯朴、丰富而又清纯、豪放而又严谨、错落而又秩序,这些特点是在用另一种形式表现他的性格,他完整的人格魅力在淡然挥写中物化为作品的意境美。
李辉深谙中国绘画“取象于物,而不滞于物”的真谛。他并不追求作品中形象与现实物象有多么相似,而是以绘画为表达心境的途径;以做到心与境合、创造意境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理想,从而追求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物我合一”。
他虽然以画荷著称,但也一直没有放弃山水画的创作。李辉荷花的价值除了借助意象追求内在的精神品格以外,他还很好地借鉴了山水画语言及山水画的境界,在水墨苍茫的烟霭中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系列朦朦胧胧像诗一样的东西,而且都是抒情诗。他给人们能悟到中华艺术的精髓:物我合一而带来的平衡、宁静和空灵明净。从而也给世人展示了中华艺术思维的魅力。
不仅如此,李辉还将一些现代意识流的东西,现代意象派的元素注入他的国画艺术中,就像是一首首现代派的意象诗,让人回味无穷,使国画艺术更显其张力和魅力。
近年来,李辉特别致力于花鸟和山水的自然结合,以增加构图的那种大场面、那种纵深感,以增强国画艺术那种内在的融通感。比如《荷塘无言》、《夏塘闲雨润》、《荷塘六月天》以及在高规格北京双年展系列展的第16届国际造型艺术家代表大会美术特展上获得铜奖的杰作《满目香风》等等。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李辉的现代水墨创作意识都比较浓,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探索将水墨绘画语言的现代性、灵气和哲理、诗情、画意融和在一起,用他对生命、对生活的种种热情、种种柔情和种种挚爱,编织着一幅幅有如象征派诗歌那样的意象画面,尽情地展示着国画艺术的魅力。
郑文恺 浙江日报社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