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证号:7663 
  著名画家牛尽官方网站  
首页 简介 润格趋势 新闻 作品欣赏 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联系  
 作品分类
文人画系列
仕女画系列
花鸟画系列
罗汉人物系列
小品画系列
新文人画系列
网站分类:
中国画
青花瓷
 相册
未定义分类
 站内搜索
关键字:
类别:
 
 服务公告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微信联系我们
 新闻详细信息
水墨情怀   精神对话——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牛尽先生访谈
--中国美术协会网推荐画家
时间:2016-4-22 9:52:58 点击次数:6691

       :牛尽先生、有论者认为,您通过笔墨造境,完成了审美经验的当代性与传统文化价值的对接,您是怎样认为的?
       :中国画就是用笔墨来说话,离开了笔墨语言,就失去了中国画所追求的精神内涵。传统的笔墨语言与现代人的审美是有差异的,“笔墨当随时代”是毫无疑问的,在新的时代面前就要有新的笔墨语言产生。创新是时代的要求,首先要从观念和意识上改变,扩展新视野,绝不能闭关自守,因为闭关自守不仅使经济落后,对艺术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束缚。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欣赏水准也在改变。从历史经验来看,一种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借鉴和吸收,水墨画也不例外。如果能再吸收一些西方的现代艺术元素,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就会获得新的生命力。但是,无论怎样吸收外来的艺术元素,中国画也绝不能失去笔墨语言,因为笔墨是东方魂、是民族精神。在水墨画中,笔墨不仅仅为了造境,更重要的是传达作者的一种审美取向,通过笔墨意象来表现人的精神和生命的境界,这就是中国写意画追求的最高目标。
       :通过提升笔墨境界,您在当代人物画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笔墨空。对于这个提法,您怎么看?
       答:笔墨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提升笔墨境界是由一个人的修养阅历所决定的,是与民族精神和审美形式及传统文化分不开的。对传统的笔墨语言要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要注入新的血液,以现代人的审美形式加之西方现代画面构成因素,重新整合笔墨语言,营造出既不失传统又有现代人审美意味的笔墨空间。我就是在这种艺术创作思想下,不断地追求、寻找属于自己的笔墨空间的。
       我认为,一个画家最可贵的是艺术思想。心有主宰,方能有所追求。不受世俗束缚,不带有偏见地去选择任何可以利用的绘画语言,在吃透传统绘画精华的同时,借鉴西方现代绘画有益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新的中国水墨画出现。
       :笔墨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您是如何评价当代人物画坛的现状的?
       :笔墨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你说得对。中国的水墨画也称写意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的奇葩。笔墨语言是中国画家对人类文化的卓越贡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得懂中国水墨画中的笔墨语言,由于画种之间审美追求的差异,有些搞美术的人也不见得能欣赏水墨画特有的“笔墨语言”。“有笔有墨谓之画”,笔也包括线,中国画的线不同于西洋画的线,它讲究的是“书法入画”,同时,文人画的兴起使书与画的关系更加密切。中国的水墨画讲究“笔情墨趣”,“笔墨”两个字成了中国水墨画的代名词,“笔墨”本身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语言。当代画坛确有许多只重视造型、不重视笔墨的画家,拿着照片画《美人图》的画家也有,这些人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理解和认识就缺乏足够的信心。《美人图》也许是一幅很好看的画,但它肯定不是以中国“写意画”为标准的好画。当然,像圣徒一样地崇尚“笔墨”精神的画家也是大有人在的。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笔墨境界,还得靠这些画家,他们像苦行僧一样修炼自身学养,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下,自由地以笔墨造境,用笔墨语言呈现心象。当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到达高级阶段时,是完全能体现出一个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学养的,也能感悟到他们对人生的体验和对内在的精神状态以及对本身的生命领悟。当然,我是崇尚这类画家的,笔墨语言真正能达到有这种震撼力的画家,才是真正的中国写意画画家。
       :有论者认为,您是一位文人学者型画家,走的是文人写意的道路,您怎样理解这样的评价?
       :文人学者型倒是谈不上,但“有文人情怀,走文人写意的道路”这样的评价对我来说还是我努力探求的方向。多年来在高校教学,本身就离不开舞文弄墨。选择中国绘画,是因为我离不开自己的文化之根;选择中国绘画,就是选择中国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在教学中,我始终贯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中国的写意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要想让中国绘画在世界艺术之林受人青睐、独树一帜,作为一个文人画家和高校教师,就必须要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有忧患意识,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在教学和艺术创作领域,我在新的高度层面上进行了新的课题研究和探索。
       :您作为“新文人画”画家,从20世纪80年代新文化兴起时就开始了新文人画创作。应该说,到了今天,“新文人画”似乎以成为过去的事了,一些当初参与“新文人画”创作的画家已改弦更张,而您却不改初衷,依然坚持“新文人画”创作,这是为什么呢?
       :你提到文人画,我要多说几句。我们首先不要谈“新”与“旧”。“文人画”就是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精神的一个画种,中国的写意画又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艺术,“文人画”所流露出的审美形式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精神。作为一个画家,选择自己的艺术道路都不是盲目的,这是一种对于艺术本质理解之后的选择。我们通常把这种对艺术本质的理解称为艺术观念或创作思想,这种创作思想就是一个画家的 “艺术观”。我选择了“新文人画”,是由我的艺术观念使然。这个问题要从“新文人画”的兴起谈起。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新文人画呢?当时,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发出了重大的变革,当然不能不波及到文化艺术领域,甚至可以说文化艺术领域更加敏感。当时,出现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把手伸向了西方,出现了现代“试验性水墨”。另一个倾向就是“新文人画”,这两种倾向所反对的都是建国以来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用素描改造了的中国画,应该说,徐悲鸿所改造过的中国画是一种写实的绘画,其功绩在于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画大幅的人物画,主题性绘画,这就相应的减弱了中国画的表现性。而强调了对对象写实的一面,同时也就没有了表现笔墨的形式美。作为水墨人物画、造型和笔墨是一对很难解决的矛盾,而试验水墨虽然也强调表现,但就其形式方面,却把手伸向了西方的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应该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艺术的整体走向是从再现走向表现、从客观走向主观,而表现性正是我国文人画的传统。中国画是写意的艺术,这种写意性用现代的语言表达就具有表现性。我之所以选择“新文人画”就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观。艺术不是对客观世界客观规律的反映、而是对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界和社会)作用于主体的情感、情绪思维种种变化的反映。艺术不是以主观反映客观、而是以客观反映主观。新文人画就是这样的一科艺术。
       :即然您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画的变革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新文人画、而另一种是试验水墨,那么您为什么不选择‘’试验水墨“呢?
       :我刚才说过,“试验水墨”是把手伸向了西方现代艺术、伸向西方形式主义美学和表现主义。我们的中国艺术画要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这是我们民族艺术的根。传统的文人画应该说从理论到实践无处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新文人画就是要在继承文人画传统上买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新文人画。传统的文人画要强调的有三点:一是人品与画品,第二是文化修养、当然是传统文化修养,三就是笔墨,新文人画就是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弘扬中国传统文人画。
       20世记80年代初有些人否认“新文人画”的时候,就是新新文人画家缺少文化修养,特别是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这个问题正是新文人画家们所努力的方向。有些新文人画家也都是这样做的。记得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发起并组织白新文人画家的学研班中,就有很多新文人画家不论从生活方式,还是艺术思维等方面都力求浸润在传统文化当中。实际上,缺少传统文化修养的问题不是新文人画家自身的问题,是我们中国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问题。自五四运动以来,否定传统文化,高举“打倒孔家店” ,这个旗帜的人实际上都有很深的传统文化修养,而时至今日就已形成了文化断裂了。作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文人画家的认识具有前瞻性。在笔墨方面、新文人画正是在传承我国传统文人画的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至于人品画品更是新文人画家所看重的了。
       :既然新文人画和传统文人画有着这样的渊源关系、那么他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新文人画和传统文人画的区别在于,新文人画家的主体和传统文人画家不同了。我们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画家,我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艺术问题,以及文化参照系都不同了。比如在对艺术形式的处理上、有些新文人画家已经吸收了西方构成形式因素,通过绘画去表现一个新时代的艺术家所思所感、其艺术境界也就和传统文人画有所不同了。实际上,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我们有些画家或流派的出新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比如“扬州八怪” 。所谓“怪”,也不只是表现在笔墨上,更是表现在主体变化上。因为到清代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已开始在社会上出现,这就使画家主体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才出现了“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画家的内心世界当然就不可能是一谭死水,必然泛起种种波澜,这些正是新文人画家所要表现的。这也就是我刚才所讲的客观表现主观。新文人画家所要表现的时代感正是这样来表现的。
       :“新文人画” 画家的作品风格大多数都很怪,物象都是夸张变形的。有论者评价您的画作“粗笔大墨、”信马由缰,喜怪不喜平、爱简不爱繁” 。您是怎样看待这样的评价,能结合您的画作谈一下吗? 
       :是的,我平时作画喜怪不喜平,爱简不爱繁,随意性很强,凭灵性作画,贯用夸张与变形的艺术处理手法。当然,也不能说变形就好、不变形就不好。变形的艺术处理是画家对客观物象不满足自然表现的体现,是审美取向的需要。通过夸张和变形的艺术处理手法,使客观物象更加“真实”。当然,这种真不是客观物象表面上的真,而是客观物象内在本质上的真。“画表面越似越非,画精神似非却真”。这是艺术处理手法上的需要,是画家情感上的需要,也是中国画意象造型的精神内涵所在。
       中国的写意画既不同于“具象绘画,”也不同于“抽象绘画”,而是“意象造型”的绘画。它的造型观是使客观物象达到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那种状态。这是中国写意画一种特殊的艺术准则。既然是“写意”,就不是如实的照抄客体、就不能面面具到地描写对象。中国的写意画就是“主观意象造型”的绘画,重夸张与变形及装饰性,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从人类文学艺术进步发展的角度上看,进入抽象思维状态才是高级的层面。摄取事物的精神之法在于抽象,能抽象一分,就高一分。
       从艺术风格上看,唐宋以后的水墨人物画大体可分为三大流派:线描派、写意派、古拙派。就我个人来说,喜欢后者。在中国画坛,古拙派的学术地位是很高的,我更喜欢古拙派中的怪诞之美。在中国绘画史上,对怪诞之美进行探索和追求的画家有之,较有成就和影响的画家如贯休、石恪、梁楷等。宋代画家刘道醇从这类艺术风格中总结了六条审美标准;既“粗卤求笔、僻涩求才、细巧求力、狂怪求理、无墨求染、平画求长” 。同时又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丒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的艺术主张,更进一步在理论上强化了这种美学观。明代画家阵老莲、就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实现着这种美学的追求。“新文人画” 的画家大多数的画风都很怪,他们就是在追求这种美学观的。
       :画如其人,您的文人画创作无疑是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营造之境,此境是否就是您的心中之境呢?
       :“画如其人”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中国的写意画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中国人的文化背景、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人生哲理、情感的表达、审美追求等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的哲学观讲“天人合一”,中国的禅道是自我内心升华的一种方式,是对天、地、物的深刻领悟和认识,是中国人的哲学观,是博大精深的道家、佛学文化之精髓。禅道需用心去悟,境界也是由心悟而生。
       在我的画中,求的就是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禅静非人静,重气静、神静、心静”。气静人则平、神静人自清、心静人得之悟,清静之处定有都彻悟,彻悟将有所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领会事物的本真,悟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的写意画从笔墨精神到营造境界,都是讲究“天人合一”及“道法自然”的。“气韵生动”是中国写意画最高的品评标准和审美追求。“气韵生动”和“道法自然”求的也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在我的创作中力图营造我心中的“天人合一”之境。
       :有论者说您的文人画,重神似、气质高洁、有傲骨、有思想,是文人所求的人格精神的体现。与当代单纯玩弄笔墨和过于单一的强调形式及造型变异的现象相比,您是一位对人生的哲理和艺术探索有独创性并且自成一格的典型画家。我想,在画的背后,您一定积蓄了更多对传统文学的研修和对自身学养的发掘吧!陆游也曾说过“功夫在诗外”,您如何看待“学养”在中国画学习和创作中的作用?
       :人物画家在刻画人物时,就是要重人物的神情和气质的表现。“以形写神”自东晋顾恺之提出这一艺术主张以来,就成为中国人物画家遵守的法则,画形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传神。也有人提出,“不求形似,以神写形”,其本意也是重在写神。人是万物之灵,有思想,有情感,在人物的刻画上要有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客观为参照,通过主观感受、把画家的个人修养、审美情趣等寄托于一定的形象之中。把对人生的体验、艺术追求,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抒发出来,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创造艺术形象。要想使人物刻画的传神,必须对客观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对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提炼概括概括和取舍,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艺术处理手法,使客观人物更加传神。要为传神求形,为传神而变形。形是为神而服务的,中国的写意人物画重在写神,不通过夸张和变形的艺术处理手法、就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和境界。在我的人物画作品中,就是追求这种境界。重人物神情的表达,把文人的气质高洁,有傲骨,有思想、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力求在人物的神情中充分的表现出来。把画面中文人的脱俗超逸的精神气质传达给观众。
       当下,人物画坛只画形不求神、单纯玩弄笔墨游戏的画家有之。一个画家的自身修养决定其画格,一幅画的高雅与低俗都取决于画家的自身修养,画外的修炼是至关重要的。你提到陆游曾说过“功夫在诗外” ,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好的人物画家,其笔下的人物是有性格、有思想、朴拙而富有情趣的,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依此所创造出的人物形象是深刻的,并非故意造作,是自然流露。广博的学养和高迈的趣格,超脱的境界使他们的作品达到了高品位的艺术层面,他们笔下的人物超越了“描形” 而进入了意象造型的最高境界。
       :您的画在形貌上颇有时代新意,但在精神气息上,仍归入典型的“传统型“风格范畴。那么,请您结合绘画实践,谈谈怎样看待中国传统绘画的承袭与创新?
       :我的人物画造型和审美取向,是以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去探求研究而表现的,是从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吸取的营养,大量的吸收了民间剪纸、民间泥塑、陶俑、画像砖等民间艺术造型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追求。是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 风格特征,具有一定的东方审美特质。在笔墨语言上,我是以现代人的审美重新构架加以整合。在画面处理形式上,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平面构成因素,使我的画既有中国传统的绘画审美特质,又不失时代新意,在精神气息上力求超逸,重书卷气和高古风气,在重视艺术自律性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绘画的文化品位。
       承袭与创新,这是摆在每个时代画家面前的重大课题。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审美心理也在变化,在新的时代面前,就是要有新的艺术才生,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这就需要我们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去怎么看待传承与创新。中国画的创新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否则就是无根之木。但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就是要往前看。向后看是临摹,是复古;向前看是创新,是展示未来。要发展、要创新、就是得要有取有舍,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只在自己的本土上研究是不行的,就像有人所说:“血缘太近,生不出好子孙”。 但无论怎样创新,都不能以失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代价而创新。中国画的创新问题是一个永远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文化课题。
       :徐悲鸿主张;画中国画要学好素描,但也有人提出画中国画不用学素描,是要练好书法。您赞同哪种观点?您是怎样看书法和中国画之间的关系?
       :我前面谈过,文化艺术离不开相互借鉴和吸收,中国画也不例外。中国“传统型” 的水墨人物画太单薄了,太程式化了。新中国成立后,水墨人物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中国画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实生活题材为主,在表现形式方面多样化,形成了历史上少有的兴旺时期。此间,涌现出一大批水墨人物画家,具有代表性的有徐悲鸿、蒋兆和等。他们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造型观念和表现手段,并将其引入学院教学之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他们用精湛的笔墨技能和西方的造型手段,创造出了代表那个时代的杰出作品。为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学习中国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历代画家艰辛的努力探索和研究,从绘画理论技法到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大量的精品力作,供我们今人学习和研究。
       关于素描和书法,我认为,两者都要学。学习素描是为了更好解决造型手段。学习书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国画的用线,讲究的就是“书法用笔” ,这是西方绘画所没有的特殊审美元素。以线造型,突出线的表现力,是中国画的造型手段和造型原则。客观物象本不存在线,中国画的以线造型,一开始就不是对客观物象表面的模拟,而是对客观物象的辨认、理解、记忆的产物,它有极强的表意性和概略性。中国画对线的认识和表现与西方绘画的线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中国画的线、不仅仅表现了物象的形体,它离开了塑造形体的本身,单纯线而言,也有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那就是“书法用笔”。 追求书法意韵、书法入画、使中国画在表现客观物象之外、更有一种“书意”的抽象之美。中国画对线的理解和运用、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
       “书画同源”、“ 书画同法” 人们把书法和绘图联系在一起称之为“书画”。 当然,“书”与”画”两者虽有内在的联系,但又是个自独立存在的艺术。那么对学习中国画的学子而言;如何把西方素描的造型手段和中国书法用笔,巧妙的结合与其内在联系的表现,始终是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出生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己经大大丧失了对毛笔和水墨的感情与兴趣,这使得曾经成为中国儿童启蒙教育的“书画”受到了冷落,这势必导致后备人才的大大减少?长此以往,中国书画会哀萎吗?
       :我认为,中国“书画”的兴亡与网络社会没多大关系。中国古代人都用毛笔写字,也没出现多少书画家呀。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都实用“硬笔”书写文字,但书画家也不少呀!对于真正搞艺术的人,天赋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不否认启蒙和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记得我的少儿时代,因家住农村,也没有幼儿园,更谈不上受“书画”启蒙教育了。可我就是喜欢画画。每天放学回家后,就照着“小人书”(连环画)临摹。一本一本地画,画完了给同学和邻居们看,得到了他们的赞扬,嘿!就别提有多高兴了,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有时晚上在煤油灯下一画就是画到了半夜,母亲不让我画,怕影响我学习,可我偷着画,为此,常遭到父母的责骂。当时,在父母的眼里画画总像是不务正业。后来,父母尊重了我的选择并给我找老师教我画画,在1978年我应届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上学后谈起小时候画画的经历时,很多同学都有过类似这样的故事,都是小候父母并不支持画画,是自己酷爱美术,最终走上了从事美术创作的道路。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说的是,对于真正能搞艺术的人来说与今天的网络社会和环境没有多大关系。
       当然,搞艺术的人天赋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修炼。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网络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并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所以现在艺术院校越来越多,全国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都有了艺术类专业,这是历史上少有的现象。这说明了国家对弘扬民族文化重视,一个伟大民族的背后,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市场的繁荣,我相信,中国画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中国画艺术市场,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健全的发展。“文革”时,很多画家要创造一个中国画的新世纪,不学习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使很多画家片面地追求个性表现,忘记了传统是什么;而现在的艺术市场又面临着很多物质的诱惑,要做一位不受干扰的画家很不容易,您是如何面对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艺术交流的频繁,在商品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能真正潜心研究艺术的画家太少了。为了迎合艺术市场的需求,各种表现形式的作品让人眼花缭乱。在金钱的诱惑下,一些画家扭曲了心灵,对待艺术作品创作的动机也不纯了,真正出自画家真情实感的作品越来越少。在今天金钱的大潮中,缺乏的是“逸品”作者的创作心态。作为一个画家,对艺术总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名利心去一分,画品就能高一分,反之,终属下品。
       有些画廊经理和我讲:让我画一点能雅俗共赏的作品,要迎合市场一般欣赏者的需求。我言:雅就是雅的,俗就是俗的,雅俗不能共赏。我始终坚持用自己的真情画自己的画。不能要求自己的画让每个人都能欣赏,也不能要求一种画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欣赏水平的高低是客观存在的。“深者见深,浅者见浅,物障者见糟粕,通达者见精华”。
       在绘画史上,许多较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在当时总是不受人青睐的,因为创作那些作品的艺术家没有一心去考虑社会的时尚,没有去迎合流行的趣味和形势的需求,而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只忠实于自己。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协会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 | 画家赵珪官方网站 | 画家门海艳官方网站 | 雕塑家姜多寿官方网站 | 画家黄琦官方网站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家张瑜官方网站 | 画家徐勤军官方网站 | 画家董俊英官方网站 | 画家谢发官方网站 | 画家李玉宝官方网站 | 画家齐建民官方网站 | 画家刘峰官方网站 | 画家张丽官方网站 | 画家安飞官方网站 | 画家郭金栋官方网站 | 画家陈树堂官方网站 | 山水画大家王建伟官方网站 | 原自然独创画家邓娟官方网站 | 艺术家曹甦官方网站 | 画家彭廷龙官方网站 | 原生态国画独创艺术家贾雨官方网站 | 画家吴友善官方网站 | 书画家刘飞官方网站 | 画家王世永官方网站 | 画家姚国强官方网站 | 书画家孙学艺官方网站 | 书法家刁锋官方网站 | 画家王照五官方网站 | 画家李培泉官方网站 | 画家张惠民官方网站 | 画家霍辉民官方网站 | 画家顾家深官方网站 | 画家侯宪玖官方网站 | 画家王洪祥官方网站 | 画家乔轶泰官方网站 | 画家唐先德官方网站 | 画家瞿学鸿官方网站 | 画家寿利强官方网站 | 画家陈家刚官方网站 | 画家马宝亮官方网站 | 画家陈少珊官方网站 | 画家汪国岛官方网站 | 画家崔惠民官方网站 | 画家张景蕙官方网站 | 油画家李宾官方网站 | 画马名家刘院明官方网站 | 画家唐雪根官方网站 | 画家张冬生官方网站 | 画家孟凡玉官方网站
首页 | 简介 | 新闻 | 作品欣赏 | 相册 | 留言 | 与我联系
管理助手 | 免责声明
点击次数: 275510
niujin.caaan.com.cn | 著名画家牛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