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劈成皴笔势工 溪山清远夏家风
草木山川钟秀气 同来腕底助精神
2012年是我国著名山水画家周怀民先生诞辰一百零五年,以此为契机,北京画院与无锡博物院联合举办的“云烟纵览——周怀民绘画精品回顾展”于2012年2月29日至3月21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共计展出周怀民先生在新中国时期绘制的中国画精品近80幅,作品题材以山水画为主,创作年代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另外还展出了周怀民先生部分速写手稿以及生活图片资料,配合展览北京画院编辑出版了《云烟纵览—周怀民绘画精品集》。展览全面展示了周怀民的艺术风格流变过程,回顾了他的艺术历程,也通过展览文字、画集研究文章对周怀民的艺术成就以及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价与定位。
山水画改造的成果
周怀民先生与许多中国画家一样,艺术生涯基本伴随了整个20世纪。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就以“芦荡”题材闻名于世,具有很高的声誉,他在中国画学研究会学画期间追随吴镜汀等诸位先生,自己又坚持收藏品鉴,并到故宫临摹古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变革探索,五六十年代背负纸笔深入祖国各地写生,足迹遍及京郊地区以及大西北的甘肃、宁夏等省区,后来又到广东、福建等地。通过写生描绘河山新貌,他的画风自成一家,为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画变革探索的新成果。此次展出汇聚了周怀民先生的代表作《春意满江南》、《祁连山色》等,另外还包括从他的百余幅写生小品中挑选出精品也一并展出。这些作品描绘了新中国初期的建设风貌,没有太多的人物,直接致力于山水语汇、意境本身的探索,表现出发生了山川巨变的全新天地境界,营造出一种轻松明快的艺术意境,富于诗情画意,与同时期实现成功转型的其他艺术家的风格呈现出诸多不同。
不遗余力传承民族文化
周怀民先生一生都坚持收藏鉴定古代书画珍品,但是他没有把所藏作为求名牟利的手段,而是作为纯粹的学习与鉴赏之用,把传统的精华吸纳到自己的笔下,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使传统艺术得以延伸,周老此举体现了一份可贵的民族文化责任心。周老生活始终清贫低调,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蜗居陋室孜孜于艺术求索。周老有一颗宁静心更有一颗爱国心,他于己克勤克俭于国却无私奉献,多次把自己的画作献给国家作为领导人出访交流的文化礼品,还多次为受灾地区捐赠书画及款物。1984年周老又把自己一生节衣缩食珍藏的法书名画捐赠给了国家,周老的家乡江苏省无锡市政府为此建立了“周怀民藏画馆”,将这批文化瑰宝公诸社会、嘉惠艺林。这在80年代不啻为惊人的壮举,社会各界对于周老的义举给予高度评价,盛赞为新时期具有开风气之先的爱国行为。
中国画变革的重要启示
周老的艺术师自然而不拒绝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面临被“改造”的境地,特别是山水画要终止传统文人画的个人抒发式的出世境界,转向真实地再现群体建设活动场景。所以许多的山水画家尝试转变题材描摹新中国建设面貌,并在新的环境中主动转变自己的既成画风。周怀民成功实现了风格转型,接受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转向表现新中国、新社会的建设风貌。综观周怀民先生的山水画艺术,尤其是他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可以说是特别的历史情境下中国画变革呈现出的异彩,代表了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一个类型和方向,具备独特的艺术与学术价值,在周怀民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回眸斯人斯艺,对于我们21世纪的中国画发展仍旧能够产生诸多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