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世纪:透纳在中国 范迪安
透纳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艺术界和中国公众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所谓熟悉,指的是透纳作为英国乃至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在中国出版的各类世界艺术史著作和美术教材中总是频频亮相,中国艺术家和美术史家们也都对透纳的艺术进行了多种层面的研究。所谓陌生,指的是在中国此前尚未举办过透纳的展览,人们没有机会目睹他的原作,对他的艺术创造的整体尚认识不足,因此透纳这个形象又总是处在遥远的艺术史帷幕深处。这次《泰特美术馆藏透纳绘画珍品展》来到中国,为中国公众欣赏和领略透纳的艺术原作带来了极好的机会,“远距离”的透纳终于向中国走近,这是中英两国艺术交流史上的盛事,并将由此引发对中外文化关系新的认识。 不同文化间的接受与认识总是伴随着特定时代的文化条件和文化需求而呈现历史性的特点。透纳被中国人所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一个世纪以来,透纳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艺术家对透纳的理解与中国艺术自身的变革与发展紧密相连,就像西方自身对透纳艺术的研究与认识也是随着文化语境的变迁而产生不断的扩展和深化一样。在我看来,“透纳在中国”的百年历史就呈现出几个阶段性的特点。 20世纪初,透纳的名字开始为中国艺术家所知,这是现代中国与西方接触的背景下发生的文化现象。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历程,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一个有着数千年不间断传统的文化体系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其结果是获得了崭新的视野,同时也引发剧烈的震撼。这个时期,中国美术界提出了“美术革命”的口号,人们认为修正和更新中国绘画自身传统的重要方式是引进艺术上的“西学”,就像当时中国的思想、政治、经济、技术各个领域都积极引进和吸收西方的经验一样,在艺术上,对欧洲绘画的介绍也成为奠定文化“新知”的基础。如果说20世纪初西方艺术界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带来了一种如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 )形容的“新的震撼”(The Shock of the New),那么对于世纪初的中国艺术则迎来了更具冲击力的“西方的震撼”。中国艺术家对西方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展开的,一个是前往西方学习艺术。一大批中国艺术家走向海外开始了西方艺术的“世纪之旅”,其中大部分前往巴黎,也有少量前往美国,即便是留学日本也主要是通过日本的艺术教育学习西方;另一个是通过翻译西方艺术史著作、艺术评论和艺术技法向中国介绍西方艺术的发展,使中国人看到了自身艺术体系之外的西方艺术体系。而无论是从西方归来的亲历者还是间接地通过阅读研究的传播者,他们在讲述欧洲艺术的同时,都以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大师和艺术流派为重点,而透纳就在这些艺术大师的名列之中。 这个时期中国艺术界对透纳的认识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初步地看到了透纳在欧洲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史家,他们在学习欧洲艺术史的时候都注意到了透纳作为英国艺术史上重要画家的贡献。有意思的是,受到当时西方现代主义以流派为标志的艺术现象的影响,他们也用“流派”的区分方法来介绍他们所认识的艺术家和现象。1920年代,在著名画家徐悲鸿、刘海粟等画家到欧洲学习和研究绘画回到中国之后,他们就在报纸和刊物上介绍透纳,称其为“自然主义”的代表。艺术史家丰子恺在1931年所著的《西洋美术史》中则直接把透纳归到了“英吉利的自然派”(English Naturalism),他写道,在西方世界进入到19世纪的时候,与法兰西绘画的写实派相媲美的是英国的自然主义,透纳是英国自然派的先驱者,同时又是后来的印象派的“远祖”。对于当时的中国艺术界来说,法国的写实主义和英国的自然主义是促进中国艺术革命的两个重要因素。中国绘画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写意的传统,但被认为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直接表现,尤其在人物画领域的薄弱,更使得当时激进的艺术思想强烈地批评中国艺术缺乏反映现实的思想关怀,因此法国19世纪以来的写实主义绘画就向中国画家启发了直接描绘现实的方法。同样,在油画引进中国之后如何吸收欧洲的方法与技巧,对中国画家来说堪称全新的艺术技巧,描绘自然风景也是一个新的课题。透纳在当时艺术家的心目中是一位能够真实地描绘自然风景、传达出大自然生动景色的画家。在某种程度上,“自然主义”虽然与中国古代绘画追求“形而上”意味的方式相左,但是对于当时急切希望用西方艺术改造中国绘画传统的中国艺术界来说,透纳的艺术便有了及时的现实意义。中国画家也从透纳的作品中看到了水彩画的魅力,从1930年代开始,许多中国画家用水彩作为艺术的表达,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透纳的激励和启发,其中类似潘思同、李剑晨等画家后来都成为20世纪中国水彩画的大师。 “透纳在中国”的第二个阶段是1950年代。由于政治上的原因,1950年代的中国艺术主要是向前苏联学习。来自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成为中国画家的楷模,通向西方艺术的窗口尽管没有完全封闭,但文化理想的差异使得西方艺术不再作为当时引进和介绍的重点,西方现代以来的艺术流派与现象还被作为资产阶级的形式主义遭到强烈的批判。但是,即便是这样,中国艺术界仍然对欧洲文艺复兴主义以来的艺术作了有选择的介绍,透纳也在其中。在这个时候,透纳的艺术被介绍的主要是那些有主题的风景画和历史画,他被称为是“现实主义的风景画家”,在风景上摒弃了虚构的古典主义构图,全神贯注地研究大自然而建立起自己的风格。从这种角度理解透纳,就使得尽管当时中国艺术界正警惕会对中国艺术有危害的西方艺术,但仍然是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的少数西方画家之一。在技巧上,中国画家也认识到了透纳作品的外光描绘特征,认识到他在表达光线与空气上的许多成就,类似于《暴风雪》和《雨、蒸汽、速度》等作品在这个时期已经为中国艺术界所熟悉。但是也应当看到,透纳的艺术语言特征在这个时期并没有能够完全为中国画家所接受,其外光画法偏于印象主义的特征被认为是形式主义的语言,而当时中国家主要从事的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主题创作。透纳艺术作品中的实际蕴含的主题性、思想性,特别是具有深刻体察历史与现实深层次悲剧命运的精神被他美丽的外光所遮蔽,未能进入中国艺术家的眼帘。 “透纳在中国”的第三个阶段毫无疑问属于19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再一次向西方启开大门,经过了“文化大革命”对艺术的摧残和扭曲,中国艺术界开始从两个方面恢复和继承传统。一是自身的传统,各种本土的经典艺术重新得以进入艺术界的视野,特别是随着考古的新发现,中国艺术历史的源头不断延伸;二是西方的传统,对西方从古典到现代艺术的热情前所未有地展现出来。在一个思想解放和文化复兴的年代,透纳的艺术也和其他西方艺术大师一样比较全面地进入中国艺术界的知识系统。从1980年代开始,许多刊物大面积地介绍了透纳,例如1980年6月,当时中国唯一介绍国际艺术的重要杂志《世界美术》就翻译了题为《英国风景画家透纳》的文章,同时,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的副院长艾中信教授撰写了长篇论文《透纳——开拓近代油画语言的先驱》。在他的论文中,他称透纳运用了“感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也充分评价他用绘画语言表现了“19世纪的科学文明”。重要的是,他向当时的艺术界指明,“透纳开辟了油画艺术现代化的道路,他把油画从古典的格式中解放出来,深远地影响了欧洲画坛,我们不应当把透纳的艺术看成是形式主义的产物”。紧接着1981年3月的《世界美术》再一次以多篇文章分别介绍了18世纪的英国肖像画、庚斯波罗、康斯泰勃尔和透纳,而在198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美术家画库》中,透纳成为重要的人选……如此等等。透纳的生平与创作、透纳与英国风景画的关系、透纳对于历史和诗歌的兴趣都被充分地研究介绍。与此同时,英国文艺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 )对透纳的研究也给中国美术史家以研究方法的启发,中国美术学院的许多艺术史研究生以透纳为对象撰写了各种论文,在中国艺术家新一轮走出国门到西方研究艺术的热潮中,泰特美术馆也成为继巴黎卢浮宫之后的重要选择,另外,在中国台湾也大量出版了有关透纳的画册和著作,使得透纳的生平与艺术在汉语世界里得到广泛的传播。 对于透纳新的接受也同样是与中国艺术自身要解决的时代课题紧密相关的,与此前对透纳的认识相比,198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界对透纳的认识很明显地侧重于思想性层面。首先,人们认识到透纳从“地质学风景”走向了风景的“伟大风格”(Great Style),意识到风景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其本身就是一种永恒的主题,能够表达艺术家全部的思想情感乃至于寄托全部的人生。这种认识很大地鼓舞了许多中国画家也将风景画作为自己专攻的课题,用以表达对事物的观察和对世界的理解。第二,透纳一生以旅行写生和创作为全部的生活,这方面也特别引起中国艺术家的文化共鸣。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观念中,一向认为艺术创造应该“师法自然”,把心灵与自然的交融称之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绘画的学习方法中,也有着“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精辟概括。透纳在旅行中对英国大自然之美的发现,通过风景表达了英国和欧洲自然风光的特色,让中国艺术家怀以由衷的敬重。第三,在经历了对西方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之后,中国艺术界开始更加注重从本土的传统中寻找观念与造型语言的根源,以此形成对今日创造的学术支撑。对透纳艺术的认识,也由此上升到中西绘画比较的层面,通过理解透纳风景画中的历史意识和主题关怀,比较中国山水画和以透纳为代表的西方风景画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形成对中西艺术体系性特征的理解。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甚至专门举办过中国山水画与油画风景画的比较研究式展览。 由此可见,在穿越世纪的旅程中,透纳对于中国艺术的影响从风格技法的层面升华为思想内涵和艺术方法层面,向透纳致敬也因此有足够的理由!但是,伟大的透纳是一本丰富的大书,在西方艺术研究的视野中,他的艺术具有不断延伸的现实意义,在中国艺术家这里,他作品来华展出也将是进一步认识他的契机。在我看来,透纳艺术思想中的悲剧性意识是值得中国艺术界进一步认识的精华,他的那些代表作品揭示了风景后面隐含的大自然的力量,把风景和人类所经历的悲剧性事件结合起来,从而在绘画的“伟大风格”上面注入了属于文化关怀的“伟大精神”,这种遗产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透纳的艺术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他超越同时代画家的天才之处就在于他敏感地觉察到了社会的变化,并且通过视觉语言来揭示这种变化的本质特征。他把本属于抽象性概念的时间与速度用可视可感的光与色真切地表现出来,让人们感受到时代的印迹。这些印迹的价值不仅在于让今天的人们追溯历史的时间深度,更让人们思考当代的艺术家应该如何寻找到恰切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身处的时代,为未来的历史留下文化的遗产。
|